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矩形,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3),动点M、N分别从点O、B同时出发,以每小时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沿O

发布时间:2020-07-30 00:24:2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矩形,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3),动点M、N分别从点O、B同时出发,以每小时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沿OA向终点A运动,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N作NP⊥BC交AC于点P,连接MP.
(1)直接写出OA的长度;
(2)试说明△CPN∽△CAB的理由;
(3)试探究在两点的运动过程中,△MPA的面积是否存在着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则求出此时运动了多少小时,并求出△MPA面积的最大值.

网友回答

解:(1)根据点A的坐标可直接得出OA=4;
答:(1)OA的长度为4.

(2)∵四边形OABC为矩形,
∴AB⊥BC,
又∵NP⊥BC,
∴AB∥NP,
∴△CPN∽△CAB;

(3)设两点的运动时间为x小时,
∵AB=OC=3,OA=BC=4,
则CN=AM=4-x,
∵△CPN∽△CAB,=,
∴PN=,可求的P点的坐标为(4-x,x),
∴S△MPA=(4-x)?x=-(x-2)2+,
∴当x=2时,△MPA面积的最大值=.
答:△MPA面积的存在最大值,最大值为,此时两点运动了2小时.
解析分析:(1)根据点A的坐标可直接写出OA的长度;(2)根据四边形OABC为矩形,推出AB⊥BC,又知NP⊥BC,可推出AB∥NP,进而推出AB∥NP,可证△CPN∽△CAB;(3)设两点的运动时间为x小时,由已知条件求出CN,然后根据△CPN∽△CAB,求出PN,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再将数值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矩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综合性较强,涉及到动点问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中档题.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