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南洋有着长期的密切关系,许多华侨世代居住南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人皆是广东、漳、泉等处人窜居此地,食用亦美洁,多有从回回教门受戒持斋者……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磁(瓷)器,并麝香、花销、紵丝、烧珠之类,则用铜钱买易,国王常差头目船只将方物进中国。
——马欢《瀛涯胜览·爪哇国》
材料二 其国有新村,最号富饶。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1411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明史·爪哇传》
材料三 先是,闽人以其地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佛郎机(明朝对葡萄牙、西班牙的称呼)既夺其国,其王遣一酋来镇,虑华人多变,多逐归之,留者悉被其侵辱……然华商嗜利,趋死不顾,久之复成聚。
——《明史·吕宋传》
材料四 他们(指华侨)对于本地人主要是起了文化影响的作用,教导人们许多重要工艺、冶铁、制造蔗糖等。
——罗拉氏《菲律宾群岛》
材料五 在菲律宾的华侨是主要的工匠和劳工,他们建筑了许多古老的教堂、修道院和堡垒……家庭日常所需要的东西也大都是中国的木匠、成衣匠、制鞋匠和做工艺者供给的。
——巴克塞《根据当时欧洲资料编纂的有关明末清初海外华侨的草稿》
(1)材料一中,为什么爪哇国人称华侨为“唐人”?
(2)据材料,到南洋各地的华侨原籍集中于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方的人们居多?
(3)《明史》的记载说明明朝时期中国人更多去南洋。分析其原因,并说明华侨对开发南洋居住国的影响。
网友回答
答案:(1)唐朝强盛;早在唐代已有华侨移居海外。
(2)地区:广东、福建。原因:广东、福建航海业较发达;与南洋各地相距较近;气候状况、生活环境也较为相近;东南亚适宜农耕。
(3)宋元以后,中国造船、航海技术有重大发展(或答,指南针运用于航海);郑和下西洋以后,通往南洋的航线更为畅达;广东广州、福建泉州,是明朝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明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到南洋谋生;明末清初,国内社会动荡,商人、工匠、农民,或趋利,或求生,移居海外。影响:带去大量丝织品、瓷器等手工业制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中国文化;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谊;华侨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东南亚地区;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