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43: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资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旋拜公车令。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其后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注,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恕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跌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称病。欲免去,惧大诛至;欲见谢,则未知何如。用王生计,卒见谢,景帝不过也。【注】跸:读“bì”,帝王的车驾。也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行人通行。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因前言便宜事           便宜:便利,方便B.吾马赖柔和            柔和:性格温柔C.奏当弃市             弃市:在闹市处死,并暴尸街头D.乃结为亲友            亲友:亲戚、朋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卑之,毋甚高论  称代前文的“乃请徙释之补谒者”。B.薄太后闻之  称代前文“劾不下公门不敬”一事。C.属之廷尉  称代前文“从桥下走出”惊马的人。D.文帝与太后言之  称代前文释之不同意文帝对盗玉环者“致之族”一事。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释之“持议平”的一组是( )①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②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③遂劾不下公门不敬 ④一人犯跸,当罚金 ⑤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⑥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和他的二哥在一起生活,靠二哥的家产做了骑郎,后来袁盎举荐他补任谒者,文帝认为他有政治头脑,就授予他谒者仆射的官职。B.张释之在担任廷尉后,认为廷尉的职责是秉公审案,即使有人触犯皇家权威,也只能据实循法判决,而不能违律加重处罚。C.汉文帝作为一代仁君,能知错就改,如“廷尉当是也”的“言”,“乃许廷尉当”和向臣下“免冠谢”的行,都能说明这一点。D.文帝死后,张释之想到自己在担任公车令时曾得罪过当时的嗣君即现在的景帝,非常害怕。在向景帝请罪后,景帝没有责怪他。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2)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                      

网友回答

答案:C,D,A,B,C解析:6.(1)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奉的。(2)依照法律这样判决够重的了,况且斩首和灭族同样是死罪,但以犯罪轻重的程度而论有差别。 提示:1.A.“便宜”应解为“对(国家)有利,认为有利”。B.“柔和”应解为“驯服、不暴烈”。题中释为“性格”,“性格”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动物。D.“亲友”应解为“亲密的朋友”,亲友是偏正关系,不是并列关系。2.A项“乃”①表转折,却,②表承接,才;B项“因”①趁(便),②沿袭;C项“知”①了解,②管理。D项“是”,均是指示代词,均有“这”的意思。3.A项中的“之”应指代前文的“便宜事”。“卑”的意思是“低”,引申为“使……简单”一些,即使谈论的话题切实一些(不要高谈阔论)。4.这道题的难度在于题眼尽管有“持议平”中的一个“议”字,但所设置的正确选项并未全部直接引用张释之的话,而是以其行来表现其“持议平”。5.C项原文中“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的语境,可知文帝“免冠谢”的对象是薄太后,不是他的臣下。6.第(1)句重点:①译出文言判断句的特点;②补出“遵奉的”。第(2)句重点:足,重;等,同样。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