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2)声音初不甚...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42:56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  (1)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2)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得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3)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喝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4)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5)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峭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6)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7)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8)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9)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10)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11)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象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12)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13)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呜。(14)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15)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16)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一句是通感,通过人的感觉突出白妞声音的甜润舒畅、美妙无比的特点。    B.“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这一句是通感,通过视觉描写白妞的唱腔轻快曲折、婉转悠扬、穿插回旋、急促多变的特点。    C.“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句也是通感,通过视觉描写白妞稍作停顿之后忽又扬起的声音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特点。    D.“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这一句主要写白妞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和相合的声音,以“百鸟乱鸣”突出多种声音交相配合的特点。此句中的“花坞春晓”是通感,“百鸟乱鸣”是以声音写声音,属于一般的比喻。  2.对以上两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两段主要从正面描写了白妞演唱的全部过程。    B.作者主要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比喻即通感来描写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C.每一处通感都创造了一种视觉形象,使读者能借此体会声音的美妙。    D.这两段文字与描写黑妞的演唱相比一详一略,主次分明。  3.从演唱过程看,对文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    B.(1)(2)/(3)(4)(5)(6)/(7)(8)(9)/(10)(11)(12)(13)(14)/(15)(16)    C.(1)/(2)(3)(4)(5)(6)(7)(8)(9)/(10)/(11)(12)(13)(14)(15)/(16)    D.(1)/(2)(3)(4)(5)(6)/(7)(8)(9)/(10)(11)(12)(13)(14)/(15)(16)  4.文段把有声的演唱变为形象的文字,得力于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例句设喻角度本体喻体相似点 (2)句     (3)句     (5)句     (7)句     (11)句     (13)句       

网友回答

答案:1.B;2.C;3.B;4.答案见详解内容解析:1.     不是通感,只是一般的比喻。 2.     不是每一处通感都创造了一种视觉形象,如“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一句是通感,通过人的感觉突出白妞声音的甜润舒畅、美妙无比的特点 4. 表: 例句 设喻角度 本体 喻体 相似点 (2)句   声音 人参果 感觉微妙 (3)句   突然高音 钢丝抛入天际 急促多变 (5)句   多变的歌声 攀登泰山 急促多变 (7)句   高音陡落 飞蛇 穿插回旋 (11)句   声音忽扬 东洋烟花 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13)句   弹弦子 花坞春晓,百鸟乱呜 多姿多彩     提示: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只要正确理解课文,不难得出答案。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