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大全
查看
题库大全
题库
考试培训
财会类题库
网络知识
作业答案
作业习题
蚂蚁庄园答案
当前位置:
题库大全
作业答案
如果等式,那么△表示的数是A.-3B.3C.0D.
如果等式,那么△表示的数是A.-3B.3C.0D.
发布时间:2020-07-29 12:59:33
如果等式,那么△表示的数是A.-3B.3C.0D.
网友回答
A
解析分析:
根据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0,得出(-3)-△=0,求出即可.
解答:
∵[(-3)-△]÷(-6)=0,∴(-3)-△=0,∴△=-3,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3)-△=0,求出关于△的方程的解.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
上一条:
晏婴的处世之道
下一条:
⊙O的圆心O到点P的距离为5,⊙O的直径为8,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为A.点P在⊙O上B.点P在⊙O内C.点P在⊙O外D.不确定
资讯推荐
运用加减法解方程组较简单的方法是A.先消去x,再解B.先消去z,再解C.先消去y,再解D.三个方程相加得8x-2y+4z=11再解
若两个有理数的平方相等,则A.这两个有理数相等B.这两个有理数互为相反数C.这两个有理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D.都不对
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P,过点P作直线交AD于点E,交BC于点F.若PE=PF,且AP+AE=CP+CF.求证:PA=PC.
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边AB的中点,N是边AC上的点,且,CM与BN相交于点K,若△BCK的面积等于1,则△ABC的面积等于A.3B.C.4D.
一个正整数数表如下(表中下一行中数的个数是上一行中数的个数的2倍):则第6行中的最后一个数为第一行1第二行2、3第三行4、5、6、7……A.21B.63C.127D.
220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20.05×109元B.22.05×1010元C.2.205×1011元D.2.205×1012元
已知α=70°,则∠α的补角是A.20°B.30°C.110°D.130°
下列知识结构中,有错误的是A.B.C.D.
如图,将半径为4的圆形纸片沿半径OA、OB将其截成1:5两部分,用所得的扇形围成圆锥的侧面,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A.2B.C.或D.或
半径为2和5的两圆的圆心距为7,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由不等式(1-a)x>2得到,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B.a>0C.a<1D.a>1
在△ABC中,DE∥BC交AB于D,交AC于E,AD=3,BD=4,EC=2,那么AE=________.
如图,等边△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B=10cm,则线段DC的长为________cm.
当有意义时,x的取值范围是A.全体实数B.x≠5C.x≥5D.x≤5
有三个最简真分数,其分子的比为3:2:4,分母的比为5:9:15.将这三个分数相加,再经过约分后为.问:三个分数的分母相加是________.
已知半径分别为5cm和8cm的两圆外离,则它们的圆心距可能是A.1cmB.3cmC.13cmD.15cm
如图,在Rt△ABC中,∠C=90°,正方形DEFC内接于三角形,AC=1,BC=2,则AF:FC等于A.1:3B.1:4C.1:2D.2:3
将△ABC平移到△DEF,不能确定△DEF位置的是A.已知平移的方向B.已知点A的对应点D的位置C.已知边AB的对应边DE的位置D.已知∠A的对应角∠D的位置
化简得A.B.C.D.
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2+b2,2ab,a2-b2,则这个三角形是A.等腰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如图,两条宽度均为40?m的公路相交成α角,那么这两条公路在相交处的公共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路面面积是A.(m2)B.(m2)C.1600sina(m2)D.600
已知:线段a,b,的长分别为3cm,4cm,线段c是a,b的比例中项,则c的长是________cm.
下列各组式子中不是同类项的是A.-2xy3与5xy3B.a2b与5ab2C.2与D.-xy2与y2x
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板打破成三块,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那么他只需要带A.①B.②C.③D.①②
使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且x≠2D.x>2
已知拋物线y=-x2+2,当1≤x≤5时,y的最大值是A.2B.C.D.
2003~2005年陕西省财政收入情况如图5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陕西省这三年财政收入共为多少亿元?(2)陕西省2003~2005年财政收入的年平
下列函数中,图象经过点(1,-1)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是A.B.C.D.
我们学习过反比例函数.例如,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其函数关系式可以写为a=(S为常数,S≠0).请你仿照上例另举一个在日常生活、生产或学习中具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B.两个无理数的差一定是无理数C.两个无理数的积一定是无理数D.两个无理数的商不一定是无理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