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
网友回答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目标,包括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体制、提高心理素质等等综合素养。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体育教师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我认为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要对教育事业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要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以深沉的爱、执着的追求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2.教师要热爱学生。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一切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只有真心地热爱学生,心中有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合格的人才。
(二)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1.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
这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作为体育教师要掌握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理论,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态势与最新信息,要站在时代与科技发展的前沿,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习。
2.具有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要讲究方式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有效的教学,才能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深入贯彻与落实。
3.具有科学文化知识。
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素质教育下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也要具体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样的教师才是素质教育形势下合格的教师,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热爱体育,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的持久力,才能产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挖掘学生对体育的潜力,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优化我们的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内化为学生自身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1.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富于变化,富有趣味性,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体育是一种室外活动,但也要注重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这些大多采用室内授课。要避免那种单调陈旧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初中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融洽、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性与艺术性,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知识。
2.灵活组织室外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室外的体育实践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继承和延续,是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强化体育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打下基础。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体育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如排球这一运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对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被列为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排球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如准备姿势、起动、移动、传球、垫球、发球以及简单的组合动作。在让学生讲解基本的要领并进行教师示范后,给学生一段练习的时间,随后在学生间展开竞赛,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这样将竞赛机制引入活动中,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与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练习时非常认真,各个动作做得也都非常到位,学生都希望能在比赛中一展身手,取得最好的成绩。
三、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科学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从而为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体育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体育课的各种因素,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有些体育活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吃耐劳方能完成,如耐久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运动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同时体育又是一项轻松而愉悦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玩得尽兴,玩得高兴,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在体育活动中,失败与成功同在,欢乐与痛苦共存,交织着学生的各种情感,我们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甜,又要让学生尝到失败的苦。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与发展,利于学生进行情绪与心理的自我调节。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将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