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让行人免遭令人难受的、甚至是危险的狂风袭击,那么所处...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42:03

现代都市的标志之一就是密集的高层建筑群,正是这些密集的高层建筑群给城市带来“风灾”。据气象学家介绍,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而且越近地面,增值越明显。距地面10~100米之间的风速增值相当于距地面100~300米的增值。高层建筑一般高度均在100米左右,这正是风力增强最“有力”的阶段。因此建筑行业按照建筑物高度、形状、地面状况以及所处地区30年一遇大风的标准,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比如架设高度在20米以上的广告牌,它的风压负荷系数应约为200千克每平方米,如果广告业主没有按这一规定,则要承担因风倒塌所造成的伤害损失的责任。另外城市中的街道之间和大厦之间,就像大山里的风口,顺风的街道或大楼之间的风速将明显增加。如果一座大厦底层设有风道,那么它的出口处的风速可以比背景风速大3倍。这就是令人烦恼和生畏的“楼宇风”。研究者发现,楼宇风是由“文杜里效应”造成的。“文杜里效应”指的是:当管道中流动的气体或液体途中遇到突然收径的狭窄处时,流速会急剧加快,内部压力减小。同样道理,当阵风从开阔地带穿过大楼间的小夹道时,也会产生这种效应。如果在楼宇设计时,适当做一些收径处理,并尽量减少楼房下面的露天空地,就可以削弱这种效应。再有由于地表障碍物可能会迫使风速减缓,进而导致风向改变。风速虽然小了,但湍流却更厉害了。研究者发现,稳定的风在风速达到35千米/小时才会妨碍步行,紊乱不定的风只要有16千米/小时的风速就会造成同样的麻烦。行人虽能受得住稳定的强风,但遇到风向风速变化不定的阵风湍流时,尽管风速不大,人也很难站稳。如果不能让行人免遭令人难受的、甚至是危险的狂风袭击,那么所处位置的建筑规划就不是出自一个合格建筑师之手,起码是设计上存在隐患。一些发达国家有关行业已经做出规定,凡高层建筑施工前都要进行有关试验,力求排除或尽量减轻气流工程涉及的风能对地表物体、行人的影响。比如研究者发现,从塔楼顶下冲的气流速度要比开阔地气流中途更易再受阻,其落到街面时就会大幅削弱,行人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许多摩天大楼选择宝塔形错列式设计方案正是出于这种考虑。1.第一段中,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风灾”的一项是(   )A.高层建筑正处在风力增强最“有力”的位置,会因强风造成倒塌伤害。B.由于建筑行业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会使广告业主受损失。C.由于“文杜里效应”而导致顺风的街道或大楼之间的风速有明显增加。D.由于地表障碍物迫使风速减缓,而形成风向风速变化不定的阵风湍流。2.对第一段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增值”:这里指随高度而增大的风速增加值,高度越高,风速增值越大。B.“风压负荷系数”:指建筑物所能承受的最大的风的压强数,这是个常量。C.“文杜里效应”:流体流经狭窄处时,流速急剧加快,内部压力减小。D.“收径处理”:“收径”即“收口”,“收径处理”是让楼宇间的距离缩小些。3.不属于为避免由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给城市带来的“风灾”所采取的措施的一项是(   )A.制定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以保证建筑物及相关设施在抗风方面的质量。B.利用相应法规,对不符合抗风标准的建筑物的业主,实施经济制裁。C.在楼宇设计时,适当做收径处理,并尽量减少楼房下面的露天空地。D.适当改变高层楼房外墙面的设计,减缓沿墙体向下的气流冲击速度。4.综观全文,对本文作者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是规律;尊重科学、尊重专家意见,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前提。B.必须限制现代都市建筑群的高度,调整建筑布局,限制建筑商和广告商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C.要根据现代都市高层建筑群密集的特点,严格管理,改进设计,加强防范,减缓“风灾”。D.现代都市饱受“风灾”之苦,减缓“风灾”的措施不力,说明现代化城市建设尚存弊端。  

网友回答

答案:B;C;B;C提示:本题是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学生可以从问题出发把握原文主要内容。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