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6:42:03

阅读下文,完成1~8题。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慰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遣,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田承嗣傲很不轨,子仪尝遣使至魏,承嗣西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李灵耀据汴州,公私财赋一皆遏绝,子仪封币道其境,莫敢留,令持兵卫送。麾下宿将数十,皆王侯贵重,子仪颐指进退,若部曲然。幕府六十余人,后皆为将相显官,其取士得才类如此。与李光弼齐名,而宽厚得人过之。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而已。富贵寿考,哀荣终始,人臣之道无缺焉。(《新唐书·郭子仪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方时多虞             虞:诈B.遭幸臣……短毁         短:陷害C.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        发:发现D.麾下宿将数十            宿:过去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告以所闻”中“所闻”指的是(    )A.元载使人告以军容                  B.又尝约子仪修具C.衷甲愿从                        D.以军容将不利于公 选出4~5题中的正确翻译。4.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   )A.无丝毫懈怠,因而谗言离间不能成功。B.没有丝毫犹豫顾盼,因而谗言离间不能成功。C.没有丝毫顾盼犹豫,所以谗言和挑拨都无法得逞。D.无丝毫懈怠,所以谗言和挑拨都无法得逞。 5.子仪颐指进退,若部曲然(    )A.郭子仪可以用脸的动作指挥他们进退,像部队行动一样。B.郭子仪可以用手势指挥他们进退,像部队行动一样。C.郭子仪可以用脸的动作指挥他们进退,像部队的曲折一样。D.郭子仪可以用手势指挥他们的进退,像部队的曲折一样。 6.下列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然诏至”中“诏”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文告。B.“其下衷甲愿从”中的“甲”古指皮制护身衣服。C.“封币道其境”中“币”指的是礼物和货物。D.“颔之而已”中“颔”的本义是下巴颏,这里指点头。 7.文中郭子仪“宽厚得人”表现在哪些方面?请选出正确的一组(    )①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②后皆为将相显官。③兹膝不屈于人久矣,今为公拜。④子仪封币道其境。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子仪曾遭到鱼朝恩等人的诋毁,但他仍宽以为怀,甚至对鱼朝恩本人也是这样。B.田承嗣为郭子仪下拜的原因,就是因为郭子仪“待上诚,御下恕”,为人宽厚得人心。C.李灵耀占据汴州作乱,而没有劫获郭子仪的封币,在于他认识到郭子仪幕府人多,将相显贵。D.郭子仪,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不怕小人谗言与离间,“待上诚,御下恕”,深得人心。   

网友回答

答案:B;C;D;C;A;C;D;C解析:1.本题旨在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题中四个实词虽都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接触过,但不可机械照搬。A项:原文着力写郭子仪的忠诚,“方时多虞”又是郭“握兵处外”的原因,故可断定释“诈”错误,应释为“忧患”。B项:“短毁”为并列关系,其主语为“幸臣”,结合后文“谗间不行”可知释“短”为动词“说坏话”“陷害”是正确的。C项:由“盗未得”及下文“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可知“发”意为“挖掘”。D项:“宿将”为常用词“宿”为“老”意。 2.本题重在考查文言虚词。由原文可推知:第一个“为”为介词,释为“为了”,第二个“为”为动词,释为“做”“当”;“然”和“而”都是转折连词,释为“但是”。 3.本题旨在考查对句中关键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所闻”意为“所听到的事”,应与前文“告(告诉)”相照应。B、C不是所“告”的内容,A项虽为“所告”,但内容不完整。 4.本题旨在考查重点句子翻译。翻译要做到“信、雅、达”,重点字词尽量译出。“顾望”意为“犹豫顾盼”,A、B中“谗言离间不能成功”表述不合现代汉语习惯。 5.本题旨在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颐指”是指用“脸部神态”而不是“用手势”指挥众人;“部曲”是一个双音节词,指“部队”。 6.本题旨在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本题易将“衷甲”误解为人名或穿铠甲的士兵。在本句中,“衷”为“穿在里面”,“甲”为“皮制护身衣服”。C中“币”应为“礼物”,译为“货物”是不对的。 7.本题是对整体文意的综合考查。①句在别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的危险形势下,郭子仪仍不让部下“衷甲”同行,表现了他的宽以为怀;②句,表现了郭子仪慧眼识英才,与本题要求无关;③句,田承嗣“傲很不轨”从不服人,却对郭子仪屈膝望拜,这表现了郭子仪的“宽厚”“得人”;④句,只是叙述了郭子仪做的一件事,与题干要求无关。 8.本题重在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可将各选项放到相关语境中进行分析,然后作出判断。细读原文可知,作者写鱼朝恩、田承嗣等人、事都意在证明郭子仪“宽厚得人”,写李灵耀一事其意图也在此。因此,李灵耀是敬畏郭子仪的为人而没有劫获封币,而不是由于“他认识到郭子仪幕府人多,将相显贵”。   提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