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是什么食材

 

“下水”指的是动物的内脏,泛指那些除去肌肉以外的其他器官,当然,因为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对下水的定义也有一些差别。一般来说,人们常吃的下水有心脏、肺脏、肝脏、大肠、小肠、胃等等。

下水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进入水里;动物的内脏;自上游顺流而下。现如今,下水大多是指动物内脏,或泛指除去肌肉以外的其他动物器官,其实在不同的饮食文化中,下水的地位也有着巨大差异。在有些文化中,动物肉以外的所有器官都应该是在被抛弃的废物之列;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下水则可能是比肉类更有价值的食品。

有时候下水也被称为杂碎,但杂碎也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比较常吃的下水材料有猪大肠,猪大肠有润燥、补虚、止渴止血之功效,还可用于治疗虚弱口渴、脱肛、痔疮、便血、便秘等症。猪大肠适宜大肠病变,如痔疮、便血、脱肛者食用和适宜小便频多者食用,但是在感冒期间应该忌食,因其性寒,凡脾虚便溏者也应该忌口。

此外,有一些下水的材料因为名字的原因,经常会让人误会。比如:黄喉并不是指动物的食管或气管,而是猪、牛等家畜的主动脉,也就是大血管,一般牛的黄喉吃起来要比猪的黄喉厚一些,口感也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