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nb

发布时间:2020-08-04 18:02:5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

网友回答

(1)重农抑商政策。(2)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3)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又促进商业的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商人的长途贩运提供了可能;发展对外贸易;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商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4)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的政策,它在中国历史上既有积极作用也用消极作用。本题的立意是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更应该看到它对商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第三问关键是要依据材料归纳出其反映的现象,原因应从政治、经济、对外等方面回答。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