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散文鉴赏文库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8: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浮  沉黄秋耘①据说生长在海滨的孩子多半是感情丰富的,我似乎也未能例外。还是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常会为一头被杀的鸡雏而哭泣,对金鱼和小鸟都给予爱情。门外有一个乞丐哀号,我的心就会忐忑乱跳,一颗颗泪珠沿着鼻子和面颊直流下来,直到大人拿钱或冷饭残羹把他打发走为止。②我的一个爱好文学的叔叔每当看见我哭泣的时候就嘲笑我,说我的眼珠像海水一般蓝,我的眼眶也像海底一般深。另一个人却说我好像一个冰雪掩盖着的火山(因为我的脸孔长得又严肃又冷峻)。我对他们这种把我比拟作自然事物的说法有点害怕,可又有点动情。因为这些话正投合了一个儿童自尊自大的心思,和正在酝酿当中的孤独的情操。③愈长大,就愈趋向孤僻。所思索的净是一些大人们也不敢想的“生与死”“心灵”和“梦幻”一类“玄而又玄”的问题,所读的净是一些黄仲则、李义山的悱恻缠绵的诗句。有时甚至对自己许愿,将来要做一个年青的哀伤诗人,像济慈(Keats)一样,不到廿六岁就死去。④尼采在廿三岁时曾经说过:“我有三种最好的安慰,那就是叔本华的哲学、萧瑟的音乐和孤独的散步。”我对叔本华哲学虽然从没有认真读过,可是萧瑟的音乐和孤独的散步却是我从小就爱好的。⑤我不大懂得音乐,可是一两个熟习的和音与乐节就会把我感动得发抖发冷,听着奥特威(Ordway)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就潸然泪下,仿佛整个人间都充满着苦难与悲愁,痛苦的犁耙在撕裂着我的心。⑥在这个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中,我觉得唯一的愿意听取我的倾诉的侣伴只有大海,我是沐浴着她的熏风,吮吸着她的乳汁而长大起来的。每当西风凄厉的黄昏时分,我常常独自倚在码头的栏干上注视着那汹涌的波涛,在混沌一片颜色惨澹的波光中,我重新找到我的童年往事――逝者的脸影,褪色的红唇,复活的创痛……陶醉在这种杂乱无章的幻梦里,我像牛饮了一坛醇酒似的,又是痛快,又是难堪!⑦就这样,我长久地过着一种孤独的精神生活,让自己的心绪溶化在一层痛苦的雾障里,我不想探究为何痛苦,也不想超越出这痛苦。⑧但,纸里包不住火,只要我的生命旅程还不曾终结,我总得给自己盈溢的热情找寻一条出路。我不愿意无所事事,而且在这个狂飙的时代里,一个人真不容易睡觉。我得参与一种活动,无论宗教也好,革命也好,总要觉得自己在造福人类或革新社会,才得安心,那时我还很年轻,竟天真地相信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伙伴呐喊几声,搏斗一场,就足以改造尘世,在这多灾多难的人间建立起极乐的天国。到了中年,如果我们还不曾死去,就尽可以袖手旁观,享受这“人间天国”的幸福。然而,百战归来,我们还是一无所有,除了淡淡的血痕外就没有其他的战绩。殉难者已经消逝,复仇者还在襁褓之中。我负着一身创伤,蒙首投荒,悄悄地躲进蜗牛壳里,把野马一般奔驰的感情收回来,放在堆积如山的书卷上面。从那里静静的咀嚼回忆的苦味,静静的沉淀心湖中的渣滓。⑨我重新孤独,沉浸在致命的虚无的氛围中。一千次我争辩,这不过是冬眠,可是我又一千次忏悔而流泪。在都二年的生活中,我的意志衰退了,我的心灵迷乱了,我依着习惯,回到我往昔的老路上去;要不是“来了一声轰雷阻住了我游魂似的脚步”,我真的要倒下去了。⑩当我重新睁开眼睛的时候,罗曼?罗兰所创造的英雄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像神明似的引援着我,鼓励着我,给我当头棒喝,给我脱胎换骨;他的律令像电一般的刺进我的心:11“――你不是孤单的,你不是属于你的。你是我的许多声音中间的一个,是我的许多手臂之中的一条。为我说话吧,为我攻击吧。但若手臂断了,声音哑了,我,我还是站着;我将用你以外别的声音,别的手臂来斗争。即使战败,你还是属于一个永不战败的队伍。记住,你就在死亡中也将胜利。”12今天,我得和我的过去的灵魂告别了,“我把它丢在后面,像一个空壳似的”……“我曾奋斗,我曾痛苦,我曾流浪,我曾创造”,但,我期望着而且坚信着,总有一天“我将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罢!    一九四六年秋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鉴赏文库》,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有删改。)17.第6段中“我”为什么面对大海陶醉在往事的幻梦中时“又是痛快,又是难堪”?请结合前文分别指出“痛快”与“难堪”的原因。(4分)                                                                                                                                                        18.说说第7段和第9段中两个“孤独”的不同内涵。(4分)                                                                                                                                                                                                                                          19.从文中看,“这不过是冬眠”一句中“这”指代什么?“冬眠”指什么?(4分)                                                                                                                                                          20.文章引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律令”的作用是什么?(5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简析本文“我”的形象    (2)简析本文的抒情方式    (3)简析本文的结构艺术

网友回答

17.
【解析】因为自小“我”就感情丰富、趋向孤僻,喜欢读缠绵悱恻的诗句、听令人伤感感的音乐、独自对大海倾诉情怀,把这视为最大的精神享受,故是“痛快”的;(2分)又因“整个人间”充满的“苦难与悲愁”“撕裂着我的心”,让“我”又承受不了,故曰“难堪”。(2分)18.
【解析】第7段中的“孤独”是少年因不谙世事而孤芳自赏、主动沉迷、不愿超越的“孤独”。(2分)第9段的“孤独”,是“我”中年时因“百战归来”“一无所有”,“殉难者已经消逝,复仇者还在襁褓之中”而“躲进蜗牛壳里”“回忆苦味”、“沉浸在致命的虚无的氛围中”的“孤独”。(2分)(意思对即可)19.
【解析】①“这”指代“我”“躲进蜗牛壳里”,把感情“放在书卷上面”,“沉浸在致命的虚无的氛围中”。(2分)②暂时的休整、反思;积蓄力量,以利“新的战斗”。(2分)20.
【解析】①表明“律令”内容是促成“我”的思想转变、和“过去的灵魂告别”的基础(原因);(2分)②“律令”内容可以深化主题,表达“我”对未来“再生”的坚定信念;(2分)③照应前文“轰雷”,突出“律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分)21.
【解析】赏析要点:(1)①“我”是一个感情丰富,有着悲悯情怀的人。如:文中第1段写“我”为杀一只鸡雏而哭泣,对金鱼与小鸟给予爱情,不忍听乞丐的哀号;第5段讲“我”听伤感音乐,“仿佛整个人间都充满着苦难与悲愁”。②“我”是一个能主动寻找精神出路,积极上进的人。如:第8段写“我”不愿“无所事事”,总得给自己找寻一条出路,最后终于走上革命的道路;后文中写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对“我”产生影响,也是“我”主动寻求精神出路的结果。③“我”是一个严于自省,严于自我解剖的人。如:第8段中写到“我”“悄悄地躲进蜗牛壳里”,把感情收回来放在书卷上面。“从那里静静的咀嚼回忆的苦味,静静的沉淀心湖中的渣滓”。“我”能意识到自己“意志衰退”“心灵迷乱”,最终却能“和过去的灵魂告别”。(2)①直接抒情(内心独白)。运用第一人称,直接倾诉内心情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②因事缘情。叙说人生经历,选取生活片断,表现内心的丰富情感。③引用他人语言,观照自我灵魂。其中既有亲友对自己的评价,也有哲人名言和文学作品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自己真实的心境。(3)①本文以“浮沉”(即作者的心路历程)为线索,贯串作者儿时至中年的情感世界,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严谨。②文章前后紧密联系,处处照应。第2段写到叔叔等人的评价,正投合了一个儿童的心思和“正在酝酿”的“孤独”情操,后文就紧扣这种“孤独”情操展开了青年时心路历程的回忆;写到革命后的心境,第9段又用“我重新孤独”照应;第10段文意一转,通过“律令”中“你不是孤独的”再次照应,深化题旨。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