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绿洲相依相存,在大漠戈壁中展示了大自然内在联系的复杂与...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8: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湿地与绿洲相依相存,在大漠戈壁中展示了大自然内在联系的复杂与奇妙。由于河西走廊的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到了敦煌年均降水量仅为40毫米左右,所以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的党河和疏勒河,就成为敦煌绿洲和湿地的生命之源。党河不仅直接滋养了敦煌绿洲,而且通过渗入地下和末端流入戈壁沙漠,在低海拔的盆地内形成了天然湿地。1958年以前,疏勒河也曾流经玉门、瓜州最后进入敦煌,为北湖、西湖一带的湿地补充了大量水源,后来在疏勒河上游修了一些水库,下游就断流了,湿地也随之不断萎缩。可见,湿地和绿洲主要是由内陆河水滋养形成的。湿地客观上是绿洲的天然生态屏障。敦煌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仅为14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这样一小块绿洲被沙漠戈壁包围而未被吞没,分布在四周的湿地起到了重要的屏障作用。以西湖湿地为例,越过纵深100多公里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就是方圆1800平方公里的西湖湿地植被,再往西就是库姆塔克大沙漠。据近几年的监测,随着西湖湿地的萎缩,库姆塔克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前推移,最终越过戈壁向敦煌绿洲逼近。有数据显示,敦煌年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属极度干旱区。虽然现在还没有准确的数据说明湿地对敦煌气候影响的程度,但湿地水分通过蒸发形成水蒸气,对保持当地现有湿度和降水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湿地在储存水分、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防止土地沙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湿地虽处于过渡地带,但它本质上是绿洲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荒无人烟,但它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湿地对区域性小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由于绿洲和湿地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所以绿洲内的人类活动也给湿地以重大影响。就敦煌来说,目前影响湿地生态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绿洲内超采地下水,导致绿洲和湿地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据观测,从1975年到2001年的26年间,敦煌地下水位共下降了10.77米,现在仍以每年0.24米的速度急剧下降。二是历史上疏勒河流入下游敦煌的水量平均每年为5亿立方米,自1958年修成瓜州双塔水库后,使敦煌境内长达300多公里的河道断流,径流已到达不了湿地。三是1975年党河水库建成蓄水后,党河地表水也无法直接补充湿地。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敦煌四周的湿地及植被或萎缩或消失。6.不能正确说明湿地与绿洲“内在联系”的一项是A.湿地和绿洲的水资源主要都是内陆河水,内陆河水是它们形成有机统一体的纽带。B.以西湖湿地为例,湿地的存在阻挡着沙漠前移,客观上是绿洲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C.湿地荒无人烟,但它对区域性小气候、小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D.绿洲内的人类活动直接关系着湿地的存亡,湿地的消失,警告着绿洲区的生态安全。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大自然内在的联系是复杂而奇妙的,人类活动的介入,有可能破坏自然的平衡。B.年均蒸发量远远大于年均降水量,敦煌四周湿地已经失去了对气候的影响作用。C.湿地虽处于大沙漠与戈壁之间的过渡地带,但它本质上是绿洲的有机组成部分。D.人类活动影响敦煌湿地生态平衡,主要有两个方面:超采地下水和修水库蓄水。8.根据原文,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绿洲的生态变化不是孤立的,它与全球的气候联系在一起,年降水既然很少,生态环境也就日益恶化。B.保护绿洲和拯救湿地应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保护绿洲就要拯救湿地,而拯救湿地的关键在水。C.如果地下水位逐步回升,各种植被也相应恢复,自然生态的平衡就可望维系湿地的  更长时间存在。D.拦蓄截流地表水,导致内陆河流程大幅缩短,由此可给绿洲及周围湿地都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网友回答

6.D/ 湿地客观上是绿洲的天然生态屏障,如果湿地消失,就失去这一“天然生态屏障”,已经不仅仅是“警告着绿洲区的生态安全”了。7.B/原文给出“敦煌年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的前提条件,仍说湿地“对保持当地现有湿度和降水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故“失去了对气候的影响作用”的说法没有依据。8.A/河西走廊的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是一个相对较为恒定的因素。据文意,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对大自然事物间(湿地与绿洲)内在联系的破坏。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