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东西方眼光迥异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7: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看世界,东西方眼光迥异亚洲人和北美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展示一张图片,有欧洲血统的北美学生更多是关注前景中的物体,而中国学生则花较多的时间研究背景,并关注整幅画面。理查德.尼斯比特领导的研究小组跟踪了研究对象在观看图片时眼球转动情况,以确定他们目光停留的位置和关注某一区域的时间长短。这些学生中25名是欧洲裔美国人,27名是中国人。尼斯比特说:“他们看世界的方式确实不同。”西方人关注目标物体,而亚洲人关注的内容更多,会比较全面地观察一个场景。他认为这种差别是文化造成的。他在电话采访中说:“亚洲人生活在相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必须更多地关注别人。我们是个人主义者,我们可以鲁莽行事,他们不行。”尼斯比特说,中国文化的关键在于和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西方文化的关键则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别人的关注较少。他说,这种文化区别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尼斯比特说,在古代中国,农民发展了一套灌溉农业体系,即农民必须共用水源,确保无人受到欺骗。他说,这在水稻种植时代尤其明显。可是,西方人的世界观是在古希腊发展形成的,那里更多的是自耕农,他们各自管理各自的农场,种植葡萄和橄榄,像个体商人一样从事经营活动。因此,观察世界的不同方式其实可以追溯到至少2000年前。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石块之所以会沉入水底是因为重力,木头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他不会提到水。可是,中国人则思考与所有活动相关的媒介,因此他们早在西方人之前就理解了潮汐现象和磁场现象。他通过一项测试对此进行了说明:研究人员请日本人和美国人观看水底景色,然后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结果,美国人直截了当,看到的是最亮的物体或移动速度最快的物体,如三条游动的鲑鱼。日本人则更有可能说他们看到了水流,水的颜色是绿色的,水底有岩石,然后才说看到了鱼。日本人看到的背景情况要比美国人多60%,他们对背景和前景物体间关联的观察程度是美国人的两倍。再拿前一项测试来说,美国人看到前景物体的速度更快一些,比如丛林中的一头豹子,而且观察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人的眼球移动动作更多:“美国人是从客观的角度观察物体和解释行为的,而中国人则对其中的联系观察得更多一些。”(选自2005年8月24日《参考消息》)6.为什么中国人观察图片时会比较全面地观察一个场景?以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的关键在于和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B.中国人生活在相对和谐人文的社会环境中,所以他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别人。C.中国数千年前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对中国文化中的整体协作意识有重要影响。D.中国人思考与所有活动相关的媒介,故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观察得更多一些。7.为什么西方人看图片时更关注前景中的物体?以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西方人是个人主义者,相比较而言,他们可以鲁莽行事。B.西方国家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平时很难看到别人,也不需要依靠别人。C.西方文化的关键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别人的关注较少。D.古希腊自耕农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西方人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8.以下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尼斯比特认为,造成亚洲人与北美人以不同的方式看世界,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彼此德文化差异。B.观察水底景色时,美国人直截了当,浮光掠影,所以,看到的是最亮的物体或移动速度最快的物体。C.日本人观看水底景色时,一定会先说看到了水流,水的颜色是绿色的,水底有岩石,然后才说看到了鱼。D.观看图片时,中国人花较多的时间研究背景,关注其中的联系,所以比较而言,眼球移动的动作更多。9.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研究对象观看图片时目光停留的位置和关注某一区域的时间长短,尼斯比特得出结论:亚洲人和北美人以不同的方式看世界。B.石块之所以会沉入水底,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因为石块有重力,他眼中只有物体本身,而不会注意水的存在。C.由于日本人对背景和前景物体间关联的观察程度是美国人的两倍,这说明日本人更注重团结协作。D.因为美国人是从客观的角度观察物体和解释行为的,所以看图片时他们看到前景物体的速度更快一些。

网友回答

6.B (“中国人生活在相对和谐人文的社会环境中”错,应该是“生活在相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见原文第三段第三行)7.B(原文没有依据,“也不需要依靠别人”太绝对。)8.D ( A项,原文认为文化差异是唯一原因。B“浮光掠影”错。C原文是“更有可能”。)9.C (不能由前一分句推出后一分句的结论,文中也没有 “日本人更注重团结协作”的相关信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