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权与文化自信(有删改)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27:3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文化主权与文化自信(有删改)祝  勇台湾文化学者林谷芳认为,“西化”主张者的误区,在于以时间关系取代了空间关系。他们一厢情愿地在东方与传统、西方与现代之间划等号,认为凡是东方的必是传统的,凡是西方的必是现代的。其实,西方社会并未完全丢失他们的历史人文资源,东方文化也能完成现代化转型。林先生提出文化主权的概念:“谈主权就是强调主体的神圣性”,“当然,在这里,指的是文化诠释权。” “文化主权”,或曰“文化诠释权”的概念,显然凸显了不同文化的平等地位,并在“文明冲突”日趋激烈的世界里,为他们提供了立足的依据。文化有着与科学不同的发展脉络――科学具有“普世性”;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文化能够充分地证明它的“普世性”。文化的“有限性”决定了文化在空间的有序分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任何一种文化都适应着它特殊的历史、地理等环境,“文化疆界”也就成了客观存在。对于东方来说,所谓的“全球化”进程,无疑是一场“难以避免的瘟疫”。表面上,它表现为一个增加的过程――在东方文化传统之上增加了西方文化的因素,但本质上却是一个衰减的过程――将多元的文化符号衰减为一元。英语再次被网络隆重推出,方言、戏剧、手工艺品等显然不是好莱坞、麦当劳的对手……。当西化论学者理直气壮地向“保守主义者”质问,愿意享受现代化的冲水马桶,还是愿意在历史悠久但条件落后的老房子生活时,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记忆(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与身份(空间关系)的不可更改性和重要性。林先生的回答是,我宁可在东方传统的青山绿水间去来,也不愿在一个丧失了时间坐标的现代化精神病院里享受五星级的抽水马桶。对一种文化的诠释权力,应该掌握在该种文化的主体手中。任何一种文化都产生于特定空间,呼应着特定人群的心理需求,因而,产生一种文化的主体人群,是这种文化的首要消费者和解释者,只有他们才能深切体会文化语言中的乡语和隐语。所谓“民族尊严”的具体依托,那就是民族文化。是否真的有一个在所有人那里等值的“全球化”,是颇令人怀疑的,尤其当“全球化”在西方霸权话语的掩护下悄悄渗透进东方村庄的时候。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化”主张者以时间关系取代空间关系,即用现代化取代传统的东西。B.在“西化”主张者眼中,“时间关系”指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C.在“西化”主张者眼中,“空间关系”指的是东方与西方的关系。D.即使在现代西方社会中,也保留着历史人文资源。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具有“普世性”,是因为科学与文化有着不同的发展脉络。B.文化的“有限性”,是指任何一种文化都与它特殊的历史、地理等环境相适应。C.文化在空间的有序分布,是文化的“有限性”的决定性因素。D.“文化疆界”的客观存在,凸显了不同文化的平等地位。18.说说“文化主权”(或曰“文化诠释权”)的含义和价值(6分)                                                          19.作者认为,文化“全球化”即“西化”的主张,错在哪里?(6分)                                                        

网友回答

16.A (“用现代化取代传统的东西”只讲到“时间关系”,还有“用西方取代东方”的“空间关系”)17.B (A. 强加因果  C.颠倒因果  D. 张冠李戴)18.“文化主权”是指对一种文化的诠释权力,应该掌握在该种文化的主体手中。(3分)“文化主权”论凸显了不同文化的平等地位,并在“文明冲突”日趋激烈的世界里,为他们提供了立足的依据。(3分)19.一是观念上错,认为凡是东方的必是传统的,凡是西方的必是现代的;(或:一厢情愿地在东方与传统、西方与现代之间划等号)二是本质上错,将世界上各民族多元的文化符号,衰减为西方的一元文化;三实际上是在西方霸权话语的掩护下对东方进行“文化渗透(侵略)”。(6分,每答对一点2分,意对即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