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晏子谏因岛杀人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1.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 ”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①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 ③使诸侯闻之( )5.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请数之以其罪( ) ③以鸟之故杀人( )④景公好弋( ) ⑤寡人闻命( ) ⑥为吾君主鸟( )6.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①吏杀之(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7.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网友回答
1.指责、重鸟轻人、谴责、委婉2. “勿杀!寡人闻命矣。”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3.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4.①叫、派②使得③让5.①死或逃走②谴责③因为④射⑤指教⑥主管6.①B②D③A7.善于立辞,很会说话。
【解析】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是:景公因为鸟丢失而想杀烛邹,晏婴欲指责、劝诫景公不要重鸟轻人。但是。他没有直接劝诫景公,而是谴责烛邹,从而委婉的指责景公,并达到目的。考点:考查学生理解劝诫方法的能力。点评:劝谏类的文言文常考劝谏的方法,一般自身设喻,类比等委婉的劝解方法,这样容易让人接受。2.试题分析: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 ,意思是:“不要杀了,我已经领受你的教育了。”特别是“闻命”一词,体现了景公是一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考点:考查学生归纳人物特点的能力。点评:分析景公主要从语言上来分析,抓住关键词“闻命”,一个大王接受臣子的教育,可以提现出他是一个善于接受意见的人。3.试题分析:首先我们理解一下晏婴列举的三条罪状以及所隐含的意思:⑴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你替我们君主主管养鸟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暗示丢失鸟不致于获罪。⑵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暗示景公因鸟杀人是无稽之谈。⑶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暗示真杀了烛邹,诸侯认为是重鸟轻人。考点:考查学生提取文言文信息的能力。点评:做题时,一定要理解相关语句的意思,并深刻领会深层次的意义或者是暗含的意思,提取相关信息。4.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我们积累了“使”的一些意思:用;派,差谴;让,令,叫;假若;奉命办事的人。再根据句意依次解释为:①叫、派②使得③让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理解运用。点评:课外文言文字词解释的考查主要看平时我们对文言实词的积累运用能力的,考查在课外,功夫在课内。5.试题分析:解答时,根据平时对课内文言文诗词的积累,以及联系句子意思,我们推断出: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死或逃走) 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 ③以鸟之故杀人(因为)④景公好弋(射) ⑤寡人闻命(指教) ⑥为吾君主鸟(主管)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点评:“考查在课外,功夫在课内”,解答此类题时,根据平时对相同词,类似语境的课内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以及联系句子意思,从而很容易推断出词义,6.试题分析:解答时,要看关键词是否翻译出来了,①吏:官吏;之:代指烛邹。故选B。②使:派,让;主:主管;亡:死亡或逃走。故选D。③召:召见;之:到;数:谴责。故选A。考点:考查翻译课外文言句子的能力。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我们应抓住关键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顺畅的语言表达出来。选择时,可以依此来排除。7.试题分析:第一则体现晏婴巧妙设喻,善于外交辞令;第二则则是委婉,看似谴责烛邹,实则指责景公。纵观两则晏子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晏子的说理技巧是善于立辞,很会说话。考点:考查学生对说理技巧的理解。点评:这类题,应该分别理解两则的说理技巧,然后找到二者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