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
网友回答
朱元璋高压威慑下的反腐效果并不理想,“剥皮实草”“朝贪夕狱”这样的恐吓并未改变“朝杀暮犯”越反越腐的怪圈。
君主的暴力违背了他“君子教育”的初衷,这样的暴力带来的是无可挽回的道德堕落,进而导致更大规模的腐败,这样的历史教训值得深思。
朱元璋在官员和百姓中也做了思想教育工作,但这些教育远远抵不过他给人们留下的 “刑罚严苛”的深刻印象。朱元璋的暴力反腐带来的是更大面积的道德败坏。
网友回答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有着从乞丐登上皇位的人生经历。因早年久处社会底层,他对贪官污吏的横行无忌、违法作奸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登基之初即采用各种方法查处贪官、惩治奸吏,为反腐甚至不惜动用酷刑和特务组织。洪武三十年间,皇帝以近乎变态的手段来严惩腐败,本意是既要让犯罪官员承担高昂的犯罪成本,又规诫其他官员不要重蹈覆辙,然而终其一生,贪官污吏却是杀了一个,又冒出来一批,……以至于朱元璋晚年发出感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朱元璋之问”。
朱元璋认为自己一生致力于反腐,结果却是“朝杀而暮犯”,以失败告终。他至死都未能找到失败的症结,他的后继者们也曾试着能有所突破,然而因为时代的限制、制度的拘囿,很难真正找到答案。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早已世事变迁、制度更迭,我们却依然面临着和朱元璋时代相似的反腐困境,从他的反腐理念和方法措施入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理性地对“朱元璋之问”给予解答,并从古代廉政文化中得出对今天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