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析题①10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发射海区。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②当指挥所下达“一小时准备”的命令的时候,在一阵阵轮机声中,一支威武的船队来到了试验海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艘艘执行警戒任务的舰艇,它们所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泛着浪花的航迹;接着气象船、防护救生船驶来了,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不一会,一架直升机来到了海区上空,不停地在那里盘旋,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已经临近。③突然,一个标志着火箭出水点的红色亮点,在海面上出现,这说明离发射时间还有两分钟。这时候,分布在陆地、舰船和直升机上的许许多多跟踪测量设备,都一齐开机了,准备接受火箭出水以后,在飞向预定溅落点的过程中,每一瞬间所发来的各种信息。(出潜艇“一分钟准备”时的操作实况:“各战位注意!一分钟准备……”压低混播)④离发射时间还有一分钟,潜艇的发射舱里充满着一片战斗气氛。操作手陆跃忠沉着冷静地站在操作台前,等待着发射命令。(出潜艇发射前的操作音响:“十──五,四,三,二,一,发射!”以及发射时的一声巨响)⑤一声令下,陆跃忠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闷雷般的响声,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出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混播)⑥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出人们的欢呼声,然后压低混播)1.请将这段节选的录音新闻概括成一句话(不超过2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①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你认为在录音新闻里有没有必要加上如此优美的景物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⑥段中加波浪线的“扶摇直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那它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段节选的录音新闻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用波浪线从文中划出,并挑选出一句具体地谈谈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段中出现多处混播的说明,你能谈谈这些混播的作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前准备和发射过程的实况。2.有必要。因为在文章的开头写“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既写出了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愉快心情,也从侧面说明了发射时间和地点的精心选择。3.形容火箭的急剧上升。4.共有4句比喻句:①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②随着闷雷般的声响,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③这时候,人们看到火箭尾部喷出的橘红色火焰,立刻使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④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其作用可围绕“能使抽象的、枯燥的、深奥的事物和道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易懂”来谈。5.这些混播将当时现场的有价值的声响直接传入听众的耳朵(如火箭出水后升空时的呼啸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使听众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气氛,也增强了真实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用不超过25个字的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就行了。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新闻体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 人物心情的作用。文章的开头写“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既写出了发射海域的美丽,衬托了人们的愉快心情;另外,运载火箭的发射要有严格的自然环境的约束,不能随意选某一地点,任何一个时段去发射,要精心选择,文章开头优美的景物描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境意的理解能力。理解语境意,必须联系前后句的内容。“顷刻间……如同一条出水巨龙腾空而去,越飞越高,越飞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亮点,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之中。”说明火箭的急剧上升,速度很快。4.本题考查学生品析文章语句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并选一句进行品析。比喻的作用是能使抽象的、枯燥的、深奥的事物和道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易懂,如:“随着闷雷般的声响,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这一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运载火箭射出了水面时的响声之大,令人震撼。5.本题考查学生对《录音新闻》中混播作用的理解能力。“录音新闻”是一种比较简短,时间性很强,利用现场音响进行报道的广播形式,是由语言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的一类。音响和文字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有机的结合。内容上互为作用,风格上协调和谐。音响和文字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组成一个完美的作品。文段中出现多处混播,让读者有中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