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人称作擂鼓诗人的诗人是谁,“擂鼓诗人”是谁?

发布时间:2020-07-09 14:48:10

曾被人称作擂鼓诗人的诗人是谁,“擂鼓诗人”是谁?

网友回答

田 间(1916一1985)著名诗人。原名童夭鉴,无为羊山人。自幼在农村生活,1933年考人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1934年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任《每周诗歌》主编,创作并出版处女作《未明集》。1936出年版短诗集《中国牧歌》和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都被国民政府列为禁书。1937年春到东京学日文。"七七"事变后,回上海写抗战诗歌,去武汉写成《给战斗者》。
  1938年,到延安组织发起街头诗运动日(8月7日)。《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一诗传遍全国。1945年任冀晋边区《新群众》杂志社长兼主编,创作著名叙事诗《戎冠秀》及《赶车传》,出版《民歌杂抄》。申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作协创作部部长、文学研究室主任和中国文联研究会主任等职。抗美援朝时,两次赴朝写成散文集《板门店记事》。1954年出访东欧,写作《欧游札记》。后到内蒙包头及黄河两岸,写出《马头琴歌集》。1957年到云南访问,写有《芒市见闻》。到张家口市怀来县农村蹲点,创作街头诗、诗传单。1958年兼任河北省文联主席。1964年到开罗参加亚非作家大会。著作在朝鲜、日本、俄、罗、捷、法和蒙古等10多个国家有译本问世。1985年病逝。
  田间的诗歌创作力求创新,诗歌风格独树一帜,并对新诗的民族化作出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他的《赶车传》等叙事长诗为诗坛罕见,《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形成田间独具的鼓点式的短行诗。闻一多曾经誉称他为"时代的鼓手"。他的崭新的诗歌形式和风格,在近代诗坛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网友回答

擂鼓诗人——田间
  田间简介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现代诗人。1916年出生于农村。安徽无为县人。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文学丛报》、《新诗歌》的编辑工作。1935年任《每周诗歌》主编,创作并出版处女作《未明集》。1936年出版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短诗集《中国牧歌》和以红军长征为背景、描写农民反抗斗争的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这两部书都被国民党政府列为禁书,作者险遭逮捕。“七·七事变”后回上海写抗战诗歌。是年秋去武汉,写成《给战斗者》。该诗表达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鼓舞了人民的战斗意志,是当时公认的优秀政治抒情诗。年底,到八路军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当战地记者。1938年春夏,到延安与文艺界同仁共同发起街头诗运动日(8月7日)。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是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到敌后晋察冀边区当战地记者。参加过百团大战。
   解放后,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创作部部长、文学研究室主任、《诗刊》编委等。1958年兼任河北省文联主席。1964年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到开罗参加亚非作家大会。“文化大革命”后期,任河北省文艺组党组书记兼组长。1978年出席第五届全国人大。以后,任河北省人大常委、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会员等。1985年病逝。
  主要作品
   《赶车传》、《田间诗选》、《给战斗者》、《斯大林颂》、《鹿》、《太原谣》、《名将录》、《戎冠秀》、《民歌杂抄》、《板门店记事》、《欧游扎记》、《马头琴歌集》、《芒市见闻》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