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前辈作家大都在他们的青年时期,二十年代尤其是三十年代,到达了自己的写作高峰。建国以后,前辈作家大都在盛年,或前点或后点迎来了写作的丰收时期。他们的创作活动,若从经历的种种政治运动的精神看,可以说是“从善如流”。不过冷静下来想,觉得他们后期的努力,极少超过前期的成就。 老舍先生有个例外的壮举,那就是话剧剧本《茶馆》。 《茶馆》是他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中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诸多艺术家通力合作,导演、表演都上了高峰。这高峰那高峰,成了北京人艺的保留节目,成了老舍艺术的风格发挥极致的王牌剧目。因此,《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 比方说,这高峰那高峰的作品,却是全世界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家演出。据说,也有别的剧院剧团想演来着,都没有演成。那么这是“阳春白雪”吗?可北京人艺屡演不衰,不见得曲高和寡。 随着“文化大革命”到来,这个戏当然是毒草。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也不够了,是为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既是挽歌,结尾中撒纸钱又唱又跳的一场,就成了“要害”,蝎子尾巴,黄蜂尾上针。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心中不安,“交代”问题道:“《茶馆》原来没有这场戏,有回老舍向演员们征求意见,是我提出来结尾秃了点儿,演到这里没事儿不好演了。老舍这才想出了撒纸钱来的,不能全赖在人家身上。” 不久,老舍走进太平湖水中。传说打捞的人说,在湖底立着。《茶馆》也没有了“票房价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 其实,《茶馆》第一次上演,正赶上大跃进,报上几乎没有捧场的文章。 据说当年,有一天,北京人艺的几位艺术家,在老舍那里看见一个本子。老舍把一些还没有完成的东西与艺术家们商量。记得其中有一场戏极好,大家希望老舍写一个剧本。这就是后来《茶馆》的第一幕。现在说不清这几位是谁?谈话时都有谁谁在场?老舍怎样思考又怎样回答?几十年过去了,作家和导演作古了。可是当年就传出来一句话,老舍听了意见,说:“那就配合不上了。” 五十年代的剧作,老舍在配合,配合婚姻法,配合选举代表,他是要宣传从“莫谈国事”到“参政议政”的,若照艺术家们的说法写下去,配合什么呢? 现在看来,他那不少“配合上”的戏,都不能上演了,上演也没有观众了。偏偏这个“配合不上”的,还在舞台上放光彩。“那就配合不上了”这句话提出的问题,是最有琢磨头的事。(选自林斤澜《〈茶馆〉前后》)(1)在这篇文章中,“蝎子尾巴,黄蜂尾上针”这个比喻要说明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湖底立着”和“也立在太平湖中了”两句表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说:“《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请你就三个主要方面写出你的思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符合文中写作主要意图的两项是A.介绍《茶馆》写作的起因及其演出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B.说明老舍创作《茶馆》的思想及其与现实的矛盾。C.说明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及其反映现实的特点。D.表明配合“具体的、直接的、临时的”政治任务有碍文艺创作。E.阐述优秀剧作正是作家和艺术家共同努力创作的。
网友回答
答案:4.CD;解析:(1)《茶馆》的结尾,在“文革”中被认为是为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的最恶毒的部分。(2) ①老舍是不屈服的 ②《茶馆》从此没有再上演(3) ①老舍的高峰作品为什么只有独家演出,而且屡演不衰,别的剧院都演不成? ②这样的高峰作品当初为什么是“毒草”,而且连作者也被逼自杀? ③高峰作品为什么偏偏“配合不上”,而现在又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