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赤壁怀古里面羽扇纶巾指的是谁?要有依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指的是谁

发布时间:2020-07-09 12:49:48

苏轼的赤壁怀古里面羽扇纶巾指的是谁?要有依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指的是谁

网友回答

苏轼词中指的很可能是周瑜,
  周瑜.
  理由,“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原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是周瑜.
  单个说“羽扇纶巾”这个词应该是指诸葛亮。
  《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66231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士也’。”《类说》是宋人编撰,《殷芸小说》是南北朝时期,应该比苏东坡的词可信。《太平御览》卷七○二引 晋 裴启 《语林》:“ 诸葛武侯 与宣王在 渭 滨将战, 武侯 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 晋 裴启所著《语林》离三国时代更近,可信度也比苏东坡的词高。 后世引用“羽扇纶巾”一般都是指诸葛亮,当然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指“美周郎”。关于这首词,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说这是把英姿勃发的周郎和羽扇纶巾的诸葛亮结合起来,以塑造一个更为感染人心的英雄形象。我认为他是在忽悠我们。我一直觉得这首词中的“羽扇纶巾”是指周瑜,苏东坡是宋人,年代久远,而且鉴于他把赤壁的地点都弄错了,弄混两个人也很正常。 另: 在最先开始羽扇纶巾应该并不是孔明专属,但丞相影响太大,手持羽扇头戴纶巾的形象也太深入人心,所以后世甚至以“诸葛巾”代指纶巾。 唐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云:“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老叟出望驾,有著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武侯服也。’此不知古人不忌白也。” 以上皆来自百度,年代晋、南朝梁、唐、宋,都不是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影响得了的。 诗词为抒情之作,不必较真历史细节。

网友回答

逗羽扇纶巾地指诸葛亮或者周瑜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争论较大。有论者认为:逗‘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这里当然也就不一定要讲成是诸葛亮。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一气呵成,只写了一个人,就是周瑜,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败了敌人。地[7]此说值得商榷。
    
    汉魏无逗纶巾地之名,史称逗葛巾地。晋人张华《博物志》卷九云:逗汉中兴,士人皆冠葛巾。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巾合。于是遂废,唯二学书生犹著也。地这种情况延续至晋,宋人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三三六逗国子祭酒地条引《齐职仪》云:逗晋令,博士祭酒掌国子学,而国子生师事祭酒执经,葛巾单衣,终身致敬。地逗葛巾地与逗羽扇地相连,则是诸葛亮。同书卷七○二逗巾类地条引《蜀书》云: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胡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舆,葛巾毛扇,指挥三军,皆随其进止。地又逗扇类地条引晋人裴启《裴子语林》云: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地陈寿《三国志》中的魏、蜀、吴三书,在宋代以前是各自单独传世的,见《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前引《蜀书》记载,不见于今本《三国志》,说明它是现已亡佚的裴松之注文。这条注文与《裴子语林》记载大致相同,可见它们应该是同出一源。葛巾又称纶巾,大概始于东晋谢安家族。《晋书·谢万传》云:逗简文帝作相,闻其名,召为抚军从事中郎。(谢)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既见,与帝共谈移日。地谢万为谢安弟。《说文》段注云:逗纠青丝成绶,是为纶。地前引晋令规定,太学生才戴葛巾。谢万、谢安这类儒将要戴葛巾,当然得改变用料为青丝,别称纶巾,否则就有违制之嫌。谢氏兄弟如此装扮,自然是景仰诸葛亮之大名。
    
    诚然不错,逗羽扇纶巾地作为一种着装习俗,确实兴起于东汉,最初逗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地。但经诸葛亮穿戴之后,就逐渐演变成诸葛亮所专有了,成为后世儒将、名士隐逸仿效的对象。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云:逗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老叟出望驾,有著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武侯服也。’此不知古人不忌白也。地可见诸葛武侯服一直流传下来,对后人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博学多才的苏轼,决不会在世人已把逗羽扇纶巾地作为诸葛亮的代称之际,又独出心裁地用其去指代逗雄姿英发地的周瑜。
    
    日本学人中原健二先生不明究里,在其《苏轼与逗羽扇纶巾地》[8]一文中云:逗可知‘纶巾’还是被意识为六朝贵族的服饰。因此,《念奴娇》的‘羽扇纶巾’用在周瑜和诸葛亮身上哪个更合适,也就不言自明了。周瑜是出身名家的赤壁英雄,又精通音乐,被吴人称作‘周郎’,把‘羽扇纶巾’用作他的行为是正相匹配的。地[9]根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周异为洛阳令;诸葛亮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诸葛王圭为太山郡丞,从父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他们二人家世相埒,怎么会有贵*之分呢?中原健二先生在《逗羽扇纶巾地之人———周瑜与诸葛亮》一文中又以为,到了明代,诸葛亮又从周瑜那里夺取了逗羽扇纶巾地的装束,故写入小说《三国演义》。[9]这种说法与三国故事的形成流传情况,可谓大相径庭,南辕北辙。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国纷争,演绎出了人世间多少传说故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云:逗(周)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地这虽然是曹操为赤壁之败找托词,并使离间计,但也从中可见,赤壁之战故事传说不胫而走,当时就流传甚广。据史家研究,《三国志》裴注多过正文数倍,注引魏、晋人著作多达二百十种,其中不少传闻异词和小说家言。嗣后笔记传奇中,三国故事逐渐丰富。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吟咏过三国故事,譬如李商隐《骄儿诗》中有句云: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地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诸葛亮,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胡曾等著名诗人都有歌颂诸葛亮的篇什。尤其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云:逗诸葛大名垂宇宙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1333363366131,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地此诗中勾画出了手执羽扇,指挥若定的诸葛武侯的鲜明形象。杜牧《赤壁》诗中有句云: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地这已经勾勒出诸葛亮借东风,曹操筑铜雀台欲取二乔等故事情节。可见三国故事在唐代有了更详细系统的发展,这为宋代说书艺人逗说三分地奠定了基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