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这天有什么风俗 盘点你不知道的传统文化

重阳节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传统节日,虽然与现在的含义大不相同,但是依旧有不少的风俗习惯流传至今,让大家在敬老爱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名称最早见载于三国时代,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

1、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的农俗现象,被称为“晒秋”。

如今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每年九月九,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进入晒秋旺季,并会举办隆重的晒秋节。

2、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3、赏菊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所以在重阳节这天也有赏菊的风俗,这个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5、佩茱萸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6、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正值菊花盛开,所以古代曾经把重阳节称之为“菊花节”,而在重阳节饮菊花酒,也是古代流行过的一种民间风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古人甚至把菊花酒称之为“不老方”,《太清记》中就记述了一种“不老方”谓:“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