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要留辫子 这是祖先留下来的传统

看过清宫剧的人都知道,剧中的男人的发型都是一根很长的辫子,照我们看来,留这么长的头发会很麻烦,那么到底为什么清朝的人不怕麻烦,也要留辫子呢?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习俗文化,明朝之前对发型没有严格的要求,所有的男人都喜欢蓄发,这样看起来更加美观。当然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型还是不一样的。

 

比如北方的满族,他们信仰萨满教,萨满教讲究万物崇拜,山川、河流、树木、花草、动物,包括自身身体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满族人民极其热爱身体,尤其是他们的头发,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祖先给的,头发也自然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留固定的发型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敬。

公元1644年,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开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由于满清是少数民族,中原子民又深受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多年,所以中原子民骨子里是反对满清统治的。满清政府为了解决这种敌视的现状,也为了宣传自己的满族文化,所以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改换头型的百姓就要被斩,历史上,中国还从来没出现像满清这样注重发型的王朝。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头发是绝对不可以剃的,否则就是对父母不孝,这在古代可是天大的黑帽子,一般人都承受不起。被清朝统治者斩首的那么多不肯剃头的老百姓,不少都是基于这个观念。

清朝的前身是努尔哈赤建立起来的后金,后金的前身是女真,女真是游牧民族。凡是游牧民族都是刀背上争夺天下,生存第一。发型实用才是第一的,就好比前额脑门这块,绝对不能留有头发。打扮再漂漂亮亮,战斗的时候如果被人用刀砍断了发髻,头发散落下来影响了视野,哪有时间让你撩起头发呢,就这样把命丢了。

当然,下剃发令的最重要原因是立威。历史从来都是成王败寇的,满族人既然统治了汉族人,那么当然要以满族的穿着打扮品味为主。前朝已经灭亡了,新朝代的根基还不稳,也需要采用各种手段震慑老百姓。想要建立新的王朝,就必须要拿一部分人开刀。

满清男人等到辫子长了,就把辫子剪一部分,通常这部分头发会烧给祖先或者自己保留一辈子。

至于睡觉,长辫子非常方便,古代可以直接把头发当做枕头压在下面,也可以把辫子放在外面。古代虽然生活条件差点,但还是非常注意礼仪面貌的,官府甚至都会规定好理发沐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