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刚性兑付被打破 银行理财产品还可靠吗?

  7月11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银行必须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产品介绍。业内人士表示,刚性兑付的破灭势必给理财市场带来新的改变。

  银行刚性兑付就是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当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银行需要兜底处理。银行刚性兑付一直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权威保障,也是很多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根本所在。而此次银监会的通知预示着银行刚性兑付被打破,投资者要重新理性的看待银行理财产品。

  在此之前,银行理财产品由于市场份额和银行声誉的需要,银行大多对出现问题的产品内部消化,履行刚性兑付的义务。然而,一切都在打破。中国银监会11日发布《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表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产品介绍;不得销售无市场分析预测、无风险管控预案、无风险评级、不能独立测算的理财产品;不得销售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严重不对称的含有复杂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财产品;不得使用小概率事件夸大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或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区间;不得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理财产品;不得代客户签署文件等。

  刚性兑付导致理财产品的风险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不匹配,诱发投资者资产配置不合理调整,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引发了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不合理配置和流动。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信誉级别很低的企业,通过信托产品的包括,推出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10%的信托产品,并提供刚性兑付。会出现什么后果呢?一个资质状况很好的企业,本来可以6%的预期年化利率融到资,但是现在没有人愿意给他钱,因为人家提供10%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还提供刚性兑付。这就扭曲了资金市场。

  只有打破刚性兑付,资金的配置才会合理,资金有望从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和非标准化债券产品回流存款,回流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这对整体证券市场是一个利好。

  银行理财产品终于打破“刚性兑付”,投资者去哪儿?你还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吗?其实,银行理财产品与基金公司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低风险优先级基金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和风险类似,你不必再去银行买理财产品了。

  返回汇总:刚性兑付知识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