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3...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17:31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3)而不坠,则失者锱铢(4);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5)株拘(6);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1)痀偻:驼背。

(2)蜩:蝉。承蜩:用竿子粘蝉。

(3) 累丸二: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为捕蝉做准备)。

(4)则失者锱铢: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

(5)厥:竖。(6)株拘:树根盘错处,此句的意思是:我立定身子,犹如竖立在地面的断木。

1.写出下列加线字在文中的含义(3分)

(1)犹掇之(   )(   )(2)孔子谓弟子(   )

2.翻译句子。(4分)

(1)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3.拓展(4分)

(1)下列哪一句名言最符合文中孔子的说法,请指出并说明理由(1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2)请结合本文所阐发的道理,谈谈你的体会。(3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犹:好像   掇:拾取   顾:回头看

2.(1)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2)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3.(1) ②意在表明学习必须坚持、专一,即“用志不分,凝于神”。(神思高度凝聚,  思想专一)

(2)可围绕学习生活谈体会,有真情实感,忌空谈。

【解析】

试题分析:

1.犹掇,是两个词。犹,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好像;掇,后有宾语“之”,动词,拾取。顾,动词,回头看。

2.首先要注意这两个句子中的固定结构的译法:何为,为何,为什么;其……之谓,恐怕说的就是……吧。其次是这两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易,改变;得,获得,成功;丈人,老人。

3.孔子的观点就是要“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就是说,运用心志不分散,高度凝聚精神。②意在表明学习必须坚持、专一,所以与孔子观点相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理解经典文化内容要过好文言翻译关,尽量读懂文本的“字面义”。做到能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以解释句子意思。这要求与文言翻译相同。要做好常见文言语言点的归类整理工作,增强文言语感。经典文化的理解,应求得对经典文化的初步的大体的把握,了解其代表性人物的主要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明白其材料述说的主要意思,与材料所涉及人物的主要思想相参照,基本上就能理解材料所表现的观点了。

【译文】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用手拿东西那么容易。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