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反物质”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44:26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以下4题。漫谈“反物质”    科学家曾这样想象: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则可构成反物质。倘若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就会爆炸成光辐射。这一“反物质做说”,在21世纪将逐步变成现实。2002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的39位科学家通力合作,在受控条件下成功制造了约5万个反氢原子。科学家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正电子,这使他们更相信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从而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    世界公认的宇宙诞生理论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从140亿年前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在那个点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而总能量仍然为零。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大量的能董亦应转化为正物质和反物质。这是反物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但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    140亿年前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大体相等的物质与反物质。这些反物质在哪里?宇宙存在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系,是一种解释;宇宙诞生产生的物质多于反物质,二者相互湮灭后,剩余的物质构成了现在之宇宙,是另一种解释。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的努力,并且成功的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反物质,以便更直接的研究反物质现象。科学家认为,先进的探测手段在反物质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根据伽玛射线探测卫星提供的有关资料,有的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上方3500光年处可能存在不断喷射反物质的源头。航天飞机携带的阿尔法磁谱仪升空探测虽未发现反物质,但它近几年在太空采集的大量数据,对反物质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会有巨大帮助。在自然界寻找反物质的难度甚大,而利用加速器将负离子流射向氛原子核已能制造反氢原子,因此科学家更注重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反物质研究。    目前在实验室制造反基本粒子并不困难,但将正电子与负原子核结合并能证实它们已成为反原子的工作极为复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耗资1150万美元研制的加速器利用磁场将高能反质子减速为光速1/10的反质子,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跨过这个里程碑再前进,还需要科学家研制功能更强大的“工具”。    “反物质假说”认为: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科学家预测该释放率远远高于氢弹爆炸。航天专家已经对反物质燃料的价值表示神往。科学发现的应用价值是人所关心的。当年一位贵妇人问电的发现者法拉第:“电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反问了一句:“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关于反物质的应用价值,目前只能作些模糊预测。1.下列对“反物质假说”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中存在的反物质是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结合形成的。      B.“反物质假说”不是科学幻想,正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宇宙中存在反物质。      C.如果有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存在,它一旦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      D.科学家根据宇宙诞生理论想象,宇宙存在由带负电的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2.下列有关“反物质理论研究”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正、负两种能量,其总量为零;这两种能量应转化为物质和反物质。   B.为科学界公认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体现了最新的科学理念,推进了“反物质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突破。  C.今之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而在“大爆炸”时产生的反物质已与同时产生的物质中的一部分相互湮灭。  D.借助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太空探测采集大量相关数据,是深入进行“反物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条件。3.依据文中的信息进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能量状态的反原子是在受控条件下制造的,制造高能量状态的反原子必须解除受控条件。  B.140亿年前爆炸的那个“极小的点”,可能有能量和物质存在,并且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C.人类能够利用高科技手段在实验室制造反原子,并不意味宇宙中一定有自然状态的反物质。  D.如何将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引发的爆炸辐射纳入可控制系统,是研制反物质燃料必须解决的难题。4.准确揭示作者引述贵妇人与法拉第对话的用意的一项是  A.形象的反映了法拉第的价值观:科学发现的价值远远高于应用价值。  B.主张人们关注科学发现的应用,但科学家不能助长世俗者急功近利。  C.说明科学发现之于应用是一个过程,其应用价值是难以确切预测的。  D.表明法拉第无意戏谑贵妇人,而是以科学态度审视自己的重大发现。  

网友回答

【答案】1.C(A项,肯定描述,不是假说。B项,后一分句不是假说内容,且不符合文意。D项“带负电的反原子”,谬说。)2.B(宇宙大爆炸学说不能体现最新的科学理念)3.A(制造高能量状态的反原子,更需要在受控条件下进行。)4.C(引述对话的目的,强调在科学发现始初阶段,其应用价值难以确切预测)   本题阅读文章选自余秋雨的散文集《行者无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