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蹰 徘徊 彷徨 区别,踯躅 踟蹰 踌躇 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0-07-10 17:02:14

踟蹰 徘徊 彷徨 区别,踯躅 踟蹰 踌躇 的区别

网友回答

一、词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1、踟蹰,意思是指心中犹疑,强调要走不走的样子。还可用于表示犹豫、迟疑、逗留、歇息等。
  

2、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强调在一定范围内走动、波动。
  

3、彷徨,表示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还可以表示坐立不安。强调犹豫、心神不定。


  二、用法不同


  1、踟蹰


  (1)用于表示犹豫、迟疑,如:隔了好一会, 李阿虎踟蹰着想什么,但是他终于下了决心。


  (2)逗留、歇息。如十四五年劳梦寐,此时才得少踟蹰。意思是十四五年辛辛苦苦忙碌,这时候才得到少许歇息。出自宋欧阳修《再至汝阴三绝》之三。





  (3)须臾;瞬间。如踟蹰暂举酒,倐忽不相见。意思是此时这瞬间暂时举起酒杯,很快地就不见了。出自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诗。
  

2、徘徊







  (1)用于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如:他在街上徘徊。







  (2)比喻犹豫不决。如: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出自鲁迅《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





  (3)指危险常顾。如: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3、彷徨







  (1)用于指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林彪 、四人帮横行的十年中,受过害,成为惊弓之鸟,一听见放松的弓弦,又要紧紧地张起,便不知所措了,拿着笔,彷徨四顾。出自艾芜 《对目前文艺的一点感想》。


  (2)犹疑不决。就只怕我一走, 玉堂 立刻要被攻击,因此有些彷徨。出自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四》。



  
  三、词性不同


  1、踟蹰,也作踟躇,用作形容词,指犹豫的样子,还可以用作名词。
  

(1)名词,指古代刻漏器,用以承水。如:为器三重,圆皆径尺,差立於水舆踟蹰之上,为金龙口吐水,转注入踟蹰经纬之中。意思是:有直径约一尺的器具立于水和刻漏器上,像金龙口中吐水一样,流入刻漏器之中。出自《初学记》卷二五引 殷夔 《漏刻法》。


  (2)名词,用于指梭的别称。 如:梭,一名踟蹰。出自元龙辅 《女红馀志》卷上意思是梭,也称作踟躇。
  2、徘徊用作形容词,来回走动的,犹豫不决的。
  

3、彷徨用作形容词,表示犹豫不决的、心神不安的。

网友回答

1、踯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zhí zhú,意思是以足击地,顿足;徘徊不进貌。同 踟躇(chí chú)。踟蹰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 chí chú,意思是指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亦作“踟跦(chí zhū)”“踟蹰(chí chú)”“踟躇(chí chú)”“踯躅(zhí zhú)”。
  也就是说踯躅和踟蹰表达的是一个意思,拿不定主意,不敢前进。
  2、踌躇是一个汉语词汇,知拼音是chóu chú,英文是hesitate。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踌躇”亦作“踌蹰”。踌躇,近义词为犹豫、迟疑、徘徊等。意思是对某道件事很难作出决定。
  3、踌躇和踯躅、踟蹰区别在于,踌躇还有‘’很得意的样子回‘’。的意思。如:踌躇满志。
  扩展资料
  踌躇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chóu chú,英文是hesitate。意思是指犹豫不决,答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出自宋玉《九辩》:“蹇淹留而踌躇。”
  踟蹰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 chí chú,意思是指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