铨四龄②,母日授四子书③数句,抱铨坐膝上教之。日训十字,明日...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22:08:51

铨四龄②,母日授四子书③数句,抱铨坐膝上教之。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④,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⑤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⑥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⑦,旋⑧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⑨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注】①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②龄:岁。③四子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④竹丝合所识字: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⑤组绣纺绩:组绣,刺绣;纺绩:纺织。⑥咿咿:指读书声。下文的“轧轧”指织布声。⑦夏(jià )楚:责打。⑧旋:随即。⑨及此:这时候。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①日训十字 (        )           ②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        )③与轧轧相间(        )         ④儿怠,则少加夏楚   (        )⑵与例句中“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无误,乃已A.乃密布字印(《活板》)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屠乃奔倚其下(《狼》)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母 日 授 四 子 书 数 句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⑴①每天 ②都,全部 ③夹杂,交错 ④懈怠,偷懒,不认真 (4分) ⑵C 2.母  / 日 授  / 四 子 书 数 句 (2分)3.⑴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⑵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2分)4.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如只答“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也可,2分)
【解析】1.试题分析:(1)“日”为“状语”,意思为“每天”;“毕”在此为“全部”的意思,不能理解为“结束”等意思;“间”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为“夹杂”;“怠”古今义一样,都是“懈怠”的意思。(2)例句中“乃”是“才”的意思;A、于是,B、于是、就,C、才,D、于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运用能力。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虚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虚词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2.试题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为“母亲每天交给他几句四字句”,按照划分句子的节奏原则,节奏可以化为“母  / 日 授  / 四 子 书 数 句”。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点评:文言句读常识既考查了学生的文言常识的知识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3.试题分析:(1)“于”是“在”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2)“以”是“因为”的意思,“若”是“如”的意思;翻译这两句时,还要使整个句子保持流畅性。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4.试题分析:分析“铨亦泣”的主要原因,要从母亲的深夜陪读这一行为以及自己深夜睡着这一行为来分析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切题的关键语句,结合整个故事的情节,从中得出感悟。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