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我们工作和观察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爸爸下了楼,走到小男孩身边,他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尽管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你有多少钱?”爸爸问。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折合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我为小男孩包裹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的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只断了的鞋带。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选自《儿童文学》 [美]拉凡·斯蒂恩/文)1.文中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文章第二段对小男孩的外貌进行了出色的描写,试找出其中一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文中父亲明知小男孩的钱不够买玩具飞机,但为什么说“你的钱正好够”? 4.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在“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中,“我”懂得了什么?5.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网友回答
1.圣诞节前(我在八年级的时候) 父亲接待一个小男孩来店里买玩具飞机2.外貌句子略 作用:说明小男孩非常穷,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3.同情小男孩的处境,帮助他完成心愿(或为了保护一颗幼小而又自尊的心)4.“我”懂得了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还懂得了人与人之间与要关爱5.开放题,能结合文中内容,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可
【解析】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概括出时间,即“圣诞节前”。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内容,即:父亲接待一个小男孩来店里买玩具飞机。考点: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点评:这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力概括出文章的梗概。2.试题分析:研读第二自然段,选出句子并分子表达效果。例如: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运用了外貌描写,说明小男孩非常穷,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考点:考查学生理解外貌描写的作用。点评: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3.试题分析:从爸爸的角度来考虑,虽然小男孩的钱并不够,但是出于对小男孩处境的同情,帮助他完成心愿,也为了保护一颗幼小而又自尊的心,所以说“你的钱正好够”。考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点评:上文已经进行了铺垫,小男孩比较贫穷,又想买圣诞礼物,爸爸是出于同情而这样做的。4.试题分析:仔细研读全文,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看出“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中, “我”懂得了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还懂得了人与人之间与要关爱。考点:考查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点评:解答这道题,也就是体会由这件事所体现的道理,只要深入理解文章,意思基本对即可。5.试题分析:结合相应的语句,选取一个人物并谈出喜欢的理由即可。例如:喜欢文中的父亲,因为“父亲”同情贫穷的小男孩儿,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具有无私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考点: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点评:这是一道相对来说开放性的试题,只要依据课文内容,言之有理的说出理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