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02:0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隐

⑤但其尽心所事              ⑥从容对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

C.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象仇敌一样

D.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

3.“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

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5.翻译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1)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徵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2)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大唐新语》)

(1)德素以闻太宗。

(2)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

 

网友回答

【答案】

1.C

2.C

3.A

4.A

5.①窦德素把房玄龄等询问之事告诉了唐太宗。

②我不理解陛下为什么责备他们,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谢罪。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古今意的用法。古代洗马是一种职位,现在没有这个词,往事古代有从事之意,现在指过去的事,所以古代表原因目的等,此句中表原因,现在是一个连词。离间古今意为从中挑拨,使别人不和睦、不团结,知己古今意为非常了解自己和自己情深的人。尽心古今意为费劲心思。从容古今意为镇定。慷慨古今意为充满正气。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A项中雅为儒雅之意,句意为:儒雅,有治理国家的才干。B项中得为融洽之意,此句话的意思是君臣相处的很融洽。D项良工为优良的工匠,此句意为:我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良的工匠。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此句话的意思是但他尽心为国,应当嘉奖。太宗嘉奖魏征原因是魏征尽全力为太宗谋划,所以,应该是A项。B项是说魏征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C项是魏征自己的行为。D项是太宗即位后,对魏征的评价。

4.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能力。A项中所说的这三者是同一人。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一句注意闻是使动用法,翻译时应翻译为使....听到,以是把的意思。谢在文言文中有多种用法,谢罪,感谢,辞谢,此句话中是谢罪之意。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