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01:45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即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 

但是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有改1.第一段“‘超越自己’的追求”是指什么样的追求?请结合文意加以概说。

2.文章第二段在说理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加以说明。 

3.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

4.结合全文,谈谈真正的母爱应包含哪些内容。

 

网友回答

【答案】

1.母亲以创造者的姿态关怀和爱自己的孩子,从而使自己的生活产生新意义的一种追求。

2.对比论证。将真正疼爱孩子的母亲允许并希望促成孩子与自己的分离,与那些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的失败做法相对比,从而指出母亲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 

3.“忘我无私的母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一切,许多母亲只给人一种做到的假象,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爱自己的孩子。 

4.在孩子身上表现出超越自我的关怀和爱,关心孩子的成长;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在分离后还能够继续爱孩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主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关涉的语句有:“她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经过整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母亲是创造者,母亲对孩子施以关怀和爱,并因此而获得生活新意义。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识和理解的能力。

文章为了论证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种实际存在的差异,使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将那些自私、贪婪的妇女和有能力爱的,把给看的比得更加有意义的母亲进行对比,以突出母亲的本质是促使孩子独立、成长。特别注意作者的称呼:一个称为“母亲”,而另一种则称为“妇女”,表达了作者对前者的肯定和对后者的间接否定。

3.标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结合前后文的内容:“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可以看出,一般的妇女在孩子还有效的时候,她们易于做到“爱”的假象,但是当孩子要真正离开她的时候,她便不能继续的、持续的爱着孩子。而且,她不仅不能做到这一点,她还不能做到敞开胸怀无私地爱所有的孩子,就这两点而言,“忘我无私的母爱”是最困难的爱的形式。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

文章第一节论述了母爱的超越性(超越自我的关怀和爱);第二节论述了母爱的深刻性(关注孩子的成长)、无私性(付出一切);第三节论述了母爱的持续性(忍受分离,持续的爱)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