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4:57: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于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 文帝践阼,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吴中郎将,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仗节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若以边塞不修斩卿,使君宁能护卿邪?”别驾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此州与胡虏接,宜镇之以静,扰之则动其逆心,特为国家生北顾忧,以此为寄。”在官一期,寇窃寝息;犹以不事上司,左迁河间太守,清论多为林怨也。 迁大鸿胪。龟兹王遣侍子来朝,朝廷嘉其远至,褒赏其王甚厚。余国各遣子来朝,间使连属,林恐所遣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绶,而道路护送,所损滋多。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为夷狄所笑,此曩时之所患也。乃移书敦煌喻指,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林为政推诚,简存大体,是以去后每辄见思。 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制下百僚。林议曰:“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骑侍郎孟康荐林曰:“夫宰相者,天下之所瞻效,诚宜得秉忠履正本德仗义之士,足为海内所师表者。窃见司隶校尉崔林,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论其所长以比古人,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也。牧守州郡,所在而治,及为外司,万里肃齐,诚台辅之妙器,衮职之良才也。”后年遂为司空,封安阳亭侯,邑六百户。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                                   (节选自《三国志?崔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     对:回答 B.若以边塞不修斩卿    修:美好 C.案周官考课         案:查考 D. 及汉之季         季:末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①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①犹以不事上司        ②君子不以言举人 D.①清俭守约则季文之匹也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崔林“秉忠履正”的一组是    (   ) ①问长史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  ②左迁河间太守,清论多为林怨也  ③特为国家生北顾忧  ④林恐所遣或非真的  ⑤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  ⑥乃移书敦煌喻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林被任命为邬县县令时,因家贫无车马,就一个人步行到官府上任,由于政绩显著,被太祖提拔为冀州主簿,后官至御史中丞。 B.崔林在担任幽州刺史之职时,因秉公执法而触怒了皇上所亲信看重的吴中郎将,被贬为河间郡太守,人们都替崔林鸣不平。 C.当时龟兹王派儿子到朝廷,朝廷赏赐龟兹王很多礼物,其他藩属国王看到有利可图,也都派儿子来想得到赏赐。崔林认为这是无益之事,劳民伤财,且会被夷狄讥笑。 D.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想以此考查官员政绩,崔林认为《周官》一书中考查官吏政绩的条文很完备,但到周康王以后就衰落了,说明考查政绩的方法完全在于执行的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                                        (2)乃移书敦煌喻指,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                                          (3)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网友回答

1.B(治理、整治) 2.C(A代词,他们/副词,表猜测语气,大概。B音节助词,补足音节/第一人称代词。C表原因,因为。D表肯定的副词,就是/表转折,反而,却。) 3.D(①②非直接表现其“秉公忠正”。) 4.B(“因秉公执法而触怒了皇上所亲信看重的吴中郎将”属于无中生有。) 5.(1)太祖平定冀州后,征召任命他为邬县县长,他贫穷没有车马,一个人步行到官府上任。(“除”1分,“之”1分,句意1分。) (2)崔林于是发文书到敦煌说明意图,并抄录前代接待各国丰厚或简约的旧例,使接待之礼有固定的标准。(“故事”1分,“恒常”1分,句意1分。) (3)当前的战争,又频繁又突然,准备好法令条规,在内外重申,如果或增或减没有常规,确实难得统一啊。(“猥”1分,“卒”1分,“一”1分,句意1分。) 文言文翻译 崔林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县人。太祖平定冀州后,征召任命他为邬县县长,他贫穷没有车马,一个人步行到官府上任。太祖征讨壶关,询问官长吏员中谁的政绩最显著,并州刺史张陟回答说是崔林,于是提拔崔林为冀州主薄,后调为代理别驾从事、丞相府属官。魏国建立以后,逐渐提升为御史中丞。 文帝登皇帝位,任命他为尚书,后调出京城任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领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对崔林的别驾说:“吴中郎将,是皇上亲近看重的人,是国家的显贵大臣。他持节统领军事,各州郡没有谁不向他写信致敬,但是崔刺史从来不和他相往来。如果他以边塞没治理好为由杀掉你,催刺史难道能保护你吗?”别驾把这些话都告诉了崔林,崔林说:“我这个刺史把离开这个州看得象脱掉鞋子一样,难道会连累你吗?这个州与北方的匈奴等族接界,应该用清静的政策安定他们,侵扰他们就会触动他们的反叛之心,那就只会给国家产生顾念北方的忧虑,我只是系心在此。”任官一届,外族的侵犯骚扰都停息了;但仍因为不会巴结上司,被降职为河间郡太守,公正的舆论都替崔林鸣不平。 后升为大鸿胪,龟兹王派儿子到朝廷来,朝廷赞美他不远千里而来,奖赏龟兹王的礼物很丰厚。其他属国也都派儿子到朝廷来,使者接连不断,崔林担心他们派来的人有的不是真的,只是暂且找些疏远亲属或经商的胡人,借他们来通使命,可以得到封赠的好处,而且沿途还要护送,给国内带来很大的损失。劳苦自己的百姓,在无益的事情上耗费资财,被夷狄讥笑,这是过去留下的祸患。崔林于是发文书到敦煌说明意图,并抄录前代接待各国丰厚或简约的旧例,使接待之礼有固定的标准。明帝即位,赐给崔林关内侯的封爵,又转任为光禄勋、司隶校尉。崔林治理政务以诚相待,只选择保留那些主要条例,因此离任后常常被人民思念。 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皇帝命令发给百官们讨论。崔林议论说:“查《周官》中考查官吏政绩的记载,它的条文已经很完备,从周康王以后,就已经衰落,这说明考查政绩的方法完全在于执行的人。到汉朝末年,他们的失误难道在于辅佐官吏职责规定不严密吗?当前的战争,又频繁又突然,准备好法令条规,在内外重申,如果或增或减没有常规,确实难得统一啊。《易经》说:‘平易简单,那么天下的道理就都得到了。’”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两职都空缺无人,散骑侍郎孟康推荐崔林说:“宰相,是天下敬仰效法的人,诚然应该得到秉性忠贞履行正道,以立德为根本、坚守正义的贤士,足以成为海内师表的人。我认为司隶校尉崔林,承受了天地自然的正气本性,体现出高雅宽宏的度量。论他的优点来和古人相比,忠直不屈和史鱼一样,清廉节俭、坚守法度和季文子相当。要他担任州刺史和郡太守之职,处处都治理的很好,到任地方官时,他管辖的范围严肃统一,确实是三公之位的出色人选,辅佐帝王之业的优秀人才。”第二年就任命崔林为司空,封他为安阳亭侯,食邑六百户。三公封为列侯,就是从崔林开始的。不久,又进封为安阳乡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