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凹人生平凹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4:57: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平凹人生平凹事 “乐山有佛,你拜了,他拜;苦海无边,我不渡,谁渡。”这是贾平凹在四川乐山大佛留下的一副对联。平凹作为作家早已为人熟知,但他为书为画并举办个展,委实让人刮目。   几年前,平凹为寻一方清静,曾悄然入川,在绵阳雏凤山下,一住就是40天,除潜心创作外,他还堂堂皇皇地在绵阳师专举办了平生首次书画作品展览。他的书法,看不出师法承传却辐射着清肃高古之气;他的画,笔墨稚拙却意境幽邃,也像他的小说散文那样空灵神秘。平凹入蜀还写下了《入川琐记》。   作为一位责任感较强的作家,平凹的智慧和敏感令他负荷着比常人更多的痛苦和忧思。平凹说作家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作家永远与现实发生冲突,超前意识往往是以生存环境为根本的。他的新作,是在努力探寻一种新路子:“现代意识,中国作派”。   坦白地说,平凹骨子里是个比较前卫的人,包括情感方面,在文学的探索上更是喜新厌旧。“我不会永远在一个巢里孵蛋。有些作家成名时作品啥样后来还是啥样,站在那儿不动。我内心的叛逆和颠覆性很强,哪怕头破血流先干了再说,创作也一样,我不会在一个套路里没完没了。我在写作上完全是一只孤独的狼,祸害读者的‘狼’,祸害评论家的‘狼’。”   平凹是个沉默老到的作家,老是一部接着一部推出自己的作品。今年48岁的贾平凹,在度过自己不惑之年后的几年时间里,完成了5部长篇小说,深受读者喜爱。平凹出了近60种书、90多个著作版本,长篇初版开机印数始终都在20万册以上,散文一版再版,连他的书画集也成了销售热点。   平凹有“三才”之誉———全才、奇才、鬼才。没上大学之前,平凹一直是个农民,住在陕西与河南交界的商洛丹凤。由一个拿锄头的农民,摇身一变而为知名作家,当中转变何其巨大,尽管当事人道来云淡风轻,但“才分”二字,又怎容轻轻抹煞?   平凹自认长得丑。我们尽可把他看作是伟大的谦虚,但平凹本人有宋玉、潘安之才,而欠二君之貌,则是事实。大作家生而不够帅,不够“酷”,想几多少男少女为此捶胸顿足,埋怨上苍不公。其实,上苍是最公平的。你看,他把别人用来出场、出镜,频频展示风度、魅力、隐私的工夫,都用在文学、书法、绘画上了。这就厉害。   女儿贾浅浅已读西北大学中文系了,尽管平凹平时忙于创作、出差、开会,但对女儿的作业“检查”相当认真,常常一连看几遍。平凹的第二任妻子是个年轻漂亮的模特儿,几年前又为平凹生了一个女儿。   平凹爱过、痛过、离过、追过,如今他对爱情的看法是:“爱情不是单一的,世上没有海枯石烂、天长地久这种爱情。爱情,它有时间性的,新鲜度的,这话不恰当,很可能遭到人反对的,但是确实是这样。它一般是5年到10年,我觉得就老了。为啥能维持下来,是慢慢培育它呀,刺激它啊,责任啊,或者各种关心维持它。爱情肯定有条件,没有哪个女的愿意跟一个穷光蛋。如果爱情那么纯洁,为什么长得不好的,就没有长得好的占便宜,没钱的就没有有钱的占便宜,一个科员,就肯定没有当处长的占便宜,身体好的,就比身体不好的占便宜。这是很实际的东西。”   平凹业余爱好很多,就是不爱开会。“书法其实也是我的业余爱好,开始时也是玩。我的书法卖的钱比小说还多。” 平凹还喜欢收集奇石,他收藏的各类珍贵奇石有上千块之多。他观赏奇石常常灵感大发,文思泉涌,他写下了100多篇观赏奇石的散文。平凹笑言:“这天下姓贾的人都与石头有缘,贾宝玉不是青埂峰上的一顽石么?” 1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天下姓贾的人都与石头有缘,贾宝玉不是青埂峰上的一顽石么”一句是说贾平凹跟贾宝玉一样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只能做个作家,养家糊口而已。 B.“现代意识”是说贾平凹创作理念先进,“中国作派”是说贾平凹的创作风格个性化、民族化。 C.“平凹业余爱好很多,就是不爱开会”表现了他崇尚自由,不愿受过多束缚。 D.“乐山有佛,你拜了,他拜;苦海无边,我不渡,谁渡”一联表现了贾平凹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责任感。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平凹的书法,看不出师法承传却辐射着清肃高古之气;他的画,笔墨稚拙却意境幽邃。 B.贾平凹说作家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作家永远与现实发生冲突,超前意识往往是以生存环境为根本的。 C.贾平凹在文学的探索上一直坚持其前期商州系列的创作风格,地域性、民族性是他创作风格的重要体现。 D.贾平凹观赏奇石常常灵感大发,文思泉涌,他写下了100多篇观赏奇石的散文。 18.贾平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筛选概括。(6分)                                                                                  l 9.对于贾平凹的爱情观,你同意吗?请阐述自己的见解。(6分)                                                                                                                          

网友回答

16.A 17.C 18.有较强的责任感;宁静淡定,古风犹存;智慧和敏感,具有超前意识;前卫叛逆、有颠覆性;沉默老到;多才多艺;勤奋不辍;教女严格;崇尚自由;爱好广泛。 l 9.同意。如今是一个文化多元并存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爱情观,贾平凹也不例外。既然文化多元,那么评价爱情的标准也应当是多元的,因此对贾平凹的爱情选择要持理解、包容的态度。贾平凹的“爱情,它有时间性,新鲜度的”的观点恰恰是对当今恋爱婚姻的的概括与总结。既然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失去了新鲜度,那么也就很难摩擦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与其双方痛苦,不如早点分手,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解脱。相反,用责任和关爱去维持已经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也使双方活得很累。另外,贾平凹认为爱情与长相、金钱、地位,这也是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贾平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有此论调也无可厚非,谁叫咱们这个社会的基调是沉重的现实主义呢。 不同意。贾先生的书法,辐射着清肃高古之气;其画意境幽邃,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断定贾先生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淫。传统的爱情往往是海誓山盟、忠贞不渝、海枯石烂、天长地久的,想必这种传统爱情观不会不对贾先生产生影响吧。贾先生说“这话不恰当,很可能遭到人反对的”,看来他已预料这番话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但他仍以现实“确实是这样”为自己辩护:现实如此,我又能如何?颇有几分无可奈何的味道。贾先生文学创作受益于传统,爱情选择却又背离了传统,这是不是有点自我分裂?如果贾先生“爱情,它有时间性,新鲜度的”的观点成立的话,那么尾生抱柱殉情而死该作何解释?孟姜女哭倒长城该作何解释?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该作何解释?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又该作何解释?上述种种爱情不是已经穿越时空,亘久永恒了吗?看来,贾先生的观点似乎并不能站得住脚。贾先生又说“为啥能维持下来,是慢慢培育它呀,刺激它啊,责任啊,或者各种关心维持它”,看来贾先生对培育经营婚姻已经没有足够的耐心,已经不屑用责任和关心去维持婚姻。而我们知道爱情是需要责任和爱心去经营的呀!而且文本中也说贾先生是“一位责任感较强的作家”,当然文本中所说的“责任感”主要指的是社会责任感,不可否认,作家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我们要问的是作家除了社会责任感外,是不是就不需要爱情责任感,就不需要家庭责任感?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试想一个连爱情责任感都不具备的人,又怎能奢求他有社会责任感?贾先生又说“爱情肯定有条件”,那么请问条件是什么?长相?金钱?地位?身体?贾先生这样一位“清肃高古”之士,如今竟然谈着这些世俗的话题,也就不免沾上尘俗之气,要想成为“清风明月揽入怀”的闲云野鹤,恐怕就难喽。如果真是如此,“情人眼里出西施”,岂不成了笑谈?贾先生又说“如果爱情那么纯洁,为什么长得不好的,就没有长得好的占便宜,没钱的就没有有钱的占便宜,一个科员,就肯定没有当处长的占便宜,身体好的,就比身体不好的占便宜。这是很实际的东西”,这段文字的言下之意就是“爱情本来就不是纯洁”的。对此观点,我们更是不敢苟同,自古以来爱情就是纯洁神圣的,要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诗人歌咏爱情呢?为什么爱情会成为中国文学永恒的主题呢?也许时下社会确实存在爱情功利化现象,但如果就因此而说“爱情本不纯洁”,只能说是我们这个社会出了问题,而不能将爱情功利化现象作为论证“爱情本不纯洁”的论据。因此我们不能同意贾先生的观点。 另外,我们还想说,贾先生“爱过、痛过、离过、追过”,这是他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毕竟这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每一个社会个体的选择都应得到尊重,因此我们尊重贾先生的爱情选择。贾先生选择也便选择了,别人当然也无权说三道四,但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贾先生选择了之后还通过媒体向社会大声宣告自己的爱情宣言,请问贾先生想要表达什么?传统的不靠谱吗?自己的话语强势吗?我们想要说的是当一个人做了背离传统的选择却又在为作振振有词的辩护的时候,这一切就不能不让人觉得有那么一点可悲可叹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