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鄱阳湖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4:57:45

重归鄱阳湖 陈世旭 ①鄱阳湖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青春——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是属于它的。在鄱阳湖口的一个小沙洲上,我曾经生活了将近十年。生活,用巨大的,甚至是可怖的风暴和洪水,同时也用暖人的阳光和鼓动帆的风,粗暴而又温柔、无情而又宽厚地铸造了我的生命之舟。在那之后,我的关于欢乐与痛苦的最深切的经验,我的最热烈与最低沉的情感,乃至我创作灵感的源泉、我的审美理想以及艺术追求的激情和情致,都是同它联系在一起的。 ②清晨,风在水上滑行,湖边的泊船轻轻地摇动,偶尔撞出亲昵的响声。一只水鸟在桅杆顶上打了个趔趄,翅膀散开来,拍了几下,终于站稳,然后就神气活现地站在那里,不时勾下头,啄一啄羽毛。 ③大白天,天和水在很远的地方连接起来。天上一丝云也没有,水被天照出一片白亮,刺得眼睛生痛。不时有冒着浓烟的拖船拽着的驳船和缀满了补丁的绛红色或土黄色的帆从那白亮上划过。 ④薄暮时分,最远的天边,横着条状的金色云霓。巨大浑圆的太阳在那条云霓上面若有所思地注视着将要进入黑夜的世界。一行雁笔直地向上扬着,在它面前缓缓移过。一片帆长久地在太阳的圆心处停着,凝然不动。淡淡的紫色的暮霭弥漫过来,把湖罩在一片柔和明亮的光晕里。 ⑤到了夜晚,雾气一团一团在黑暗深处浮起,湖上的航标灯飘忽不定、时隐时现。然后,远处越来越清晰地现出一些起伏不定的轮廓,那是对岸的山峦。渐渐地,山峦上的光亮越来越广大,似乎有个人高挑着一盏雪亮的灯,正从容不迫地从山的那一面攀上来,漫无边际地照亮了幽蓝的夜空。这是月亮。所有的星星都隐没了,而在默然里涌流的湖粼粼地闪起光来。湖边的蓼草静静地摆动,偶尔响起鱼跃的声音。几只水鸟被惊起,拍着翅膀从草尖上掠过,又消失在另一片草丛中间。 ⑥这就是鄱阳湖。我与它一起经历了伟大的历史巨变。上世纪80年代,给予了中国社会获得重生的机遇,也让我有可能走上写作之路。 ⑦而鄱阳湖的巨变,则是整个社会巨变的缩影。 ⑧鄱阳湖因鄱阳县得名。作为江西第一大县,建县2000多年间,曾经水运兴旺,商贾如流,樯帆林立。至近代,随着立体交通的逐渐普及,一度失去原有的繁荣。而如今,生态正成为鄱阳县的最大优势:湖泊数量和面积位列全国前茅,是中国湖泊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湖生态堪称全球之冠,是世界最大的白鹤和天鹅栖息地,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在生态文明时代,鄱阳依托其所辖之千湖,以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为目标,正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地崛起。 ⑨美国作家梭罗在著名的《瓦尔登湖》中把湖称做“大地的眼睛”。令人忧虑的是,如何保护好这样的“大地的眼睛”,在许多发达的工业社会,似乎正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⑩也许正因为这种忧虑,当我重回鄱阳湖区,我是那样强烈地感觉到莫大的惊喜:千湖之县的鄱阳,有着一千只如此澄澈、如此明亮的“大地的眼睛”!58平方公里的内珠湖,水质居然达到直接饮用标准。冬季是天鹅和白鹤的天堂,夏季是白鹭和灰鹭的王国。 ?我归来了,内青村的乡亲让我安放了我的“鄱阳书房”。像鄱阳湖上的无数岛屿一样,这是一个乡土社会的史书库,漂浮在蓝天一样明亮和广阔的湖面,这正是我常常莫名地向往的岛屿,拥有着美丽、成熟、浪漫、文化以及大自然超常宠爱的岛屿。它远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梦境,还同时是文学意义上的梦境,它就存在于现实中,还将存在于无数人的想象中。 ?鄱阳湖是一个精神生命的原点。它是云、水、阳光孕育的诗篇,而我愿是鱼,是鸟,是水柳,是爬满岛屿的霸根草。我将为水的灵魂所吸引,依靠着帆在风云间行走,从路途到心灵,从喧闹到安静,张开双臂,去拥抱大自然的简朴与真诚,去与乡亲对话,去聆听最质朴也最灵动的语言,去享受最真实的美。是的,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 (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开篇即说“鄱阳湖是我的第二故乡”,突出鄱阳湖在作者内心中不同寻常的地位的同时,又为下文畅叙幽情张本。 B.对鄱阳湖夜晚时分的景物描写,作者重点选取雾气、山峦、月亮、水草、水鸟等物象,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夜晚的神秘气氛。 C.鄱阳湖曾经水运兴旺,商贾如流,樯帆林立。到了近代,随着立体交通的逐渐普及,鄱阳湖一度失去原有的繁荣,作者对此深表遗憾。 D.梭罗将湖称为“大地的眼睛”,表明湖充满灵性,是自然的瑰宝。而社会的工业化进程难免破坏湖的生态,作者对此感到忧虑。 E.“重归鄱阳湖”给作者带来了莫大的惊喜,被鄱阳湖的诗情画意所感染的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呼吁我们:拥抱自然,去享受真实的美。 (2)阅读文章第①段,用自己的话回答:“鄱阳湖”在作者的生命旅途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对作者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笔下的鄱阳湖充满诗意,试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在写景上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本文写作主旨的认识,作者的这一思想对于今天的人类有何触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B、C (2)角色:“鄱阳湖”既是作者肉体生命的栖息地(第二故乡),又是作者精神生命的发源地。 影响:“鄱阳湖”用她的宽厚与温柔陪伴作者度过了人生最可怖的、粗暴的将近十年的时光,给予了作者审视外界的真实情感、创作的灵感,影响了作者的审美理想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激情和情致。 (3)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表现手法: ①渲染。作者捕捉了黄昏时鄱阳湖的一系列典型景象:云霓、太阳、雁阵、风帆、暮霭,通过对这些景物绘形绘色的细致刻画,营造出鄱阳湖黄昏的静谧的气氛。 ②拟人。“巨大浑圆的太阳在那条云霓上面若有所思地注视着将要进入黑夜的世界”,作者将太阳拟人化,写出黄昏时分太阳西沉时深沉而又厚重的场面。 ③动静结合。云霓、太阳、帆都是静态的,而“一行雁笔直地向上扬着”是动态的,此处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为整个画面涂上了一抹亮色。 (4)写作主旨:作者通过对第二故乡鄱阳湖的回忆以及回归鄱阳湖的欣喜的叙写,深深地表达了自己对鄱阳湖的感激之情和眷恋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重返故里,重返童真,去拥抱大自然的简朴与真诚,去享受最真实的美。 触动:作者的这一思想值得今天的人类反思,在物欲四处出击、节节胜利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也许变得空洞无着,当今天的人类义无反顾地朝现代文明的领地冲锋的时候,不要忘了让我们的灵魂回归传统的宁静与真诚。 1(B项“突出夜晚的神秘气氛”错,应是写出了鄱阳湖夜晚的静美;C项“作者对此深表遗憾”属无中生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