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乡好“格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2:35: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藏乡好“格拉”——怀念云南德钦县藏族教师桑培普自林 徐元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清晨8时,金沙江畔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羊拉乡格亚顶小学,传来了朗朗读书声。一个多月前的4月27日,也是在课堂上,藏族“格拉”(藏语:老师)桑培倒在了讲台上。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偏僻山村教书  1955年,桑培出生在羊拉乡茂顶村。  羊拉,藏语意为“牛角”,是云南省最北边的一个乡,镶嵌在滇、川、藏三省区之间,直到1999年才通公路。  “小时候,填饱肚子都成问题,谁还去读书。”和桑培一起长大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一边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边发奋读书,倔强的桑培考取了丽江师范学校。  1975年,桑培毕业后做出了一个令家人和好友吃惊的决定:放弃留在州府或德钦县城工作的机会,回羊拉教书。家人和朋友们都知道,桑培决定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  就这样,在羊拉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桑培老师一呆就是35年,丁拉、中坡、叶里贡等“一师一校”教学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我们都希望阿爸能在家几天”  赶到叶里贡村民小组,已是中午。村民们指着一栋土掌房说,那就是桑培老师的家。  看到有人进来,桑培的妻子赶快躲进屋。“阿妈有严重的类风湿,这几天天气好才出来走走,她看到陌生人就怕提起阿爸……”桑培的二儿子取品说。  邻居都吉说:“他阿爸1979年到这教书,两年后在这里成家又去南仁教书。生他兄弟两个的时候,他阿爸都不在家。”  “阿爸很关心我们,从来没有骂过我们。不抽烟、不喝酒,家里的开销都靠阿爸的工资。其实我们都希望阿爸能生场病,这样他就能在家几天了。”取品拉下帽子,遮住了发红的眼睛。  “桑培星期五晚上到家,星期天下午就走了。”都吉接过话茬,“桑培常讲路不好走,怕学生出意外,早点到学校,可以把学生一个个接到学校。”为藏族孩子呕心沥血  4月27日清晨,桑培和往常一样,一大早起来迎接学生。看着老师疲惫的神情,学生们想:老师是不是昨晚批改作业晚了?  “我头疼,背也有点疼。”桑培招呼一名男生给自己捶捶背,随后坚持上课。11时20分,学生们正在默写诗词,桑培突然倒在地上。不到10分钟,村里人闻讯赶来,但桑培已停止了呼吸。  “等退休后好好去北京看看”,成为桑培未了的心愿。  上世纪90年代,桑培被评为州级先进教师,州里专门安排他去趟北京,可那时学校正巧争取到一笔修缮资金,桑培思量再三,放弃了去北京的机会,整个假期都守在学校当监理,运材料。竣工那天,桑培高兴极了,还破天荒喝了酒。  在格亚顶的15年间,很多村民和学生都不知道桑培老师的名字,都用“格拉”(藏语:老师)来称呼他。按照当地藏族的风俗,妇女和儿童不能送葬,得知桑培老师的遗体要水葬,学生们偷偷来到金沙江边,送老师最后一程。  格亚顶小学学生扎实卓玛说,在学校附近有两个地方比较危险,一处有个大水塘,另一个地方很陡,放学时,桑培老师都站在校门口,等学生安全了才回去。  茂顶完小校长格茸此里说,同是“一师一校”送来的学生,格亚顶的学生基础明显要好,“这同桑培老师是分不开的”。桑培非常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虽然只有10名学生,但他坚持开设所有课程,还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求。(选自《人民日报》)1.联系全文,说说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2.桑培的二儿子取品为什么说“希望阿爸能生场病”?这句话对表现桑培的形象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3.文章的题目为“藏乡好‘格拉’”,全文紧紧围绕这个“好”字展开,请概括藏族教师桑培“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①以学生诵读的场面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桑培老师,虽然他已故去,但他的精神却如春草一般“春风吹又生”,永存人间。②桑培老师虽然倒下了,但他所钟情的教育事业仍然兴旺发达,所钟爱的学生正在茁壮成长。  2.(1)取品的话说明桑培老师很少回家,家人很少见到他,以至于儿子取品希望以“阿爸生病”这种方式留阿爸在家中。(2)这句话貌似不合常理,实则表现了桑培老师以校为家,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的高尚品格。  3.不怕艰苦,热爱家乡;以校为家,关爱学生;重视基础,精通业务。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