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陈望道论修辞一 一切辞格都可以有流弊。原来辞格论的用处,据我看来,约有四项:(一)让我们明白每格全体的条理,读书或讲书时容易通晓或解释作者的真意;(二)让我们明白每格全体的通则,作文时可以尽在通则里周旋,不致拘泥于摹仿别人的一点一画……这四项,我认为,是辞格正当的效用;至于死套,乃是它的可有而非必有的流弊。同是一江清水,蛇喝了便成毒液,牛喝了便成甘乳,流弊虽然可以发生,却非必不可免。二 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即使偶然形成华巧,也当是这样适当的结果。……凡是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必定是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生活的表现,为达成生活需要所必需的手段。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使人觉得无可移易,至少写说者自己以为无可移易。三 关于消极修辞和积极修饰,我们古人早已注意到,只是没有起这个名称罢了。古代有清真和墨卷两派。墨卷派讲究运用华丽的词藻,也称华丽派。清真派大半讲究文章清通,也就是提倡消极修辞。我把消极修辞看得很重,称之为修辞的基础,教学生时也鼓励他们注意这一方面。不学习清通的方法,也很难运用好华丽的技巧。讲华丽不是故作新奇,而是文章的气韵所至,自然而然到来的“神来之笔”。辞格不能硬用,要适合题旨情境。要在某一题旨的情境下,觉得非用这一辞格不可的才用。一些年来,谈辞格的人往往只讲辞格,没有为学修辞的设想。其实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还是消极修饰所占的比例大。讲修辞,首先要去掉“不通”。1.对于修辞和修辞教学,作者反对的是什么?请归纳为三点。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说一切辞格都可以有流弊而非必不可免?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作者的分析,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消极修辞更重要?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是语言运用的两个例子(加粗字),根据文中的观点简要分析其修辞特点。①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的禁令,说:“如有违令,船货交公,人即正法。”②《阿Q正传》中阿Q痛恨假洋鬼子不准他造反,要告他一状,说:“……看你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①不明白原理的死套,②脱离情境题旨的修辞,③只讲辞格,不重视消极修辞 2.任何辞格都可以死套,但如果明白了原理,灵活运用,就可以避免流弊。 3.相同点两者均为修辞,都是使语言的运用适应内容(题旨情境)的要求;不同点是消极修辞着眼于通顺(清通),积极修辞着眼于形象、生动(华丽)。 4.①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场合,林则徐是以清朝大员的身份宣布政令,所以用“正法”。 ②阿Q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阿Q精神”又使他有几分得意,所以有“杀头”,而且加上“嚓!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