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立 论 鲁迅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教师从眼睛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A) “一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B)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你瞧,多么……,呵唷!哈哈Hehe!he,hehehehe!”1925年7月8日 (1)对本文大意归纳准确的是[ ]A.揭露了旧社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B.辛辣地讽刺了说假话的人。C.揭露了在自欺欺人的旧社会,说谎得好报,说真话遭殃的社会现实。D.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颠倒是非的社会现实。(2)文中“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这句话中,“我”是怎样的一种人?采取什么态度?[ ]A.狡猾;模棱两可。B.正直善良;模棱两可。C.正直善良;阿谀奉承。D.投机取巧;阿谀奉承。(3)“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一句,道出了有生就有死的规律,朗诵时的重音应放在何处,才不会歪曲作者的原意?[ ]A.这B.孩子C.将来D.死(4)文中两个破折号,它们的使用作用是:A:________;B: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C 2.A 3.C 4.A:引起下文;B:转换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