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赏析

发布时间:2020-07-31 13:54:57

《醉翁亭记》赏析

网友回答

1.脉络清晰,线索分明。
  本文脉络十分清楚。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乐”与“醉”有互为表里。作者介绍完醉翁亭的地理位置,亭的由来,修建者的命名者后,点出“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紧接着,承“山水之乐”展开,写出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点出“乐亦无穷”四字,为下文张本。下文又继续写到“滁人游”“太守寡”“众宾欢”,这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滁州一方太平,百姓和乐;众宾客纵情山水,尽兴游乐;太守的“醉翁之意”正在于“乐其乐也”。结尾处又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连缀起来,点出全篇主旨。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章先写亭的远景,因为亭之所在是琅琊山,就从这里落笔,用“蔚然而深秀”表现出山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的周围景致,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释亭名由来直抒作者胸臆,道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抒情基调。一下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据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我们在平时写作中应注意这种写法,并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合理运用。
  3.骈散结合,语言简练。
  本文大量地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控驭自如,出语自然,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本文运用骈文,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样骈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文章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全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如第2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的变化,言简意赅,片语传神。语句精警含蓄,像“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等句子,对为后人沿用。我们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也可采用这种写法,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典雅,更精准,更富文采。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