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02:13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复问辟:使……避开

B.苟有过,不早正盍:何

C.泾卒固慢悖:谬误

D.宿以老,数乞谢事:事情

2.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宿疑讯之②拔剑撞破之

B.①旦将田,县吏缚以赴官②下有冲波逆折回川

C.①泾州卒折支不时给②歌赠之

D.①忧患之来,多藏隐微②蜀道之难,难上青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宿在担任湖州知府时,一些官员对前任太守花钱大兴学校,待其离任时,又“疑以为欺”,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胡宿毫不留情地进行责备。

B.胡宿在做宣州通判时,有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的案件,经过他单独而仔细地审问,终于弄清事情的真相,使这一冤案水落石出。

C.对于“北方”、“捕鱼伐苇”、“侵诬尺寸”引发的争端,胡宿主张“外和”,不必动用军事力量,必要时让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申明即可。

D.在处理泾州卒欲作乱一案中,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当面对胡宿义正词严的告白时,包拯就将相关官吏赶走了事,免得授人以柄。

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译文:                                                                

                                                                      

(2)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译文:                                                                

                                                                      

 

网友回答

【答案】

1.D

2.A

3.D

4.

(1)(你们)竟然暗中围观,等待他离开就指责他,这难道是古人想批评指责人

的意思吗?

(2)忧患来的时候,大多隐藏在隐蔽细小的地方,生于人们不重视的地方。

【解析】

1.但根据语境分析,数次乞求辞去的是职务,官位。

2.表示承接;B动词,到;助词,“的”; C原因;目的;D在;表比较

3."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不对,包拯是想袒护相关官吏的;"赶走了事"不对,而是立即对相关官吏作出处理。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首先要确定关键词的含义,再联词成句,使之词达句顺。得分点:(1)乃在这译为竟然,与上文相衔接。俟译为等到。非译为指责。谤译为指责比较合适。(2)之,用在主谓之间,"忧患之来",译成"忧患来的时候";隐微,隐蔽细小的地方;忽,不重视的地方

【参考译文】

胡宿,字武平,是常州晋陵人。胡宿为人清廉谨慎,忠诚朴实,内刚外柔。考中进士,担任扬子县尉。县内发大水,老百姓被淹,县令不能救援,而胡宿率领公家以及私人的船只施以援救,使数千人活了下来。因为这件事,有人推荐他担任馆阁校勘,又升任为集贤校理。担任宣州通判时,有一个杀人的囚犯,将要处以死罪,胡宿对案件有怀疑而审问他,囚犯害怕遭受杖刑而不敢讲话。胡宿就支开身旁的人再问他,过了很长时间囚犯才说:"早晨我准备到田里去,县里的差人就把我绑起来送到官府,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胡宿就调出案卷细细审阅,研究他原来的供词,原来是一个妇女与她的姘头一起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却抓住了一个平民来告状。

  胡宿担任湖州太守,前任太守滕宗谅大力兴办学校,花费钱财几十万,宗谅离职后,通判、部属都一起怀疑他的动机,认为是欺诈,不肯把这件事写入州志。胡宿讥诮他们说:"各位先生们协助滕侯很长时间了,如果他有过错,为何不及早纠正呢?却暗中围观,等待他离开就指责他,这难道是古人想批评指责人的意思吗?"于是在座的那些议论的人都非常惭愧而道歉。这以后湖州的学校在东南一带最有名气,胡宿出的力最多。他又带领百姓修筑了百里石塘,防止水患,老百姓称之为胡公塘,读书人为他修建了生祠。

唐介被贬到岭南,皇帝派遣朝中使护送他前往。胡宿说:"事情有不可预测之处,唐介如果不幸在半路上死了,那陛下就要承受杀了正直大臣的名声。"皇帝悟过来,派人追回了使者。

泾州的士兵因为军饷不能按时发给,放出难听的话,并且想扇动作乱,事情发生后交给法律处理,朝廷命令弹劾三司的官员。三司指使包拯袒护不弹劾。胡宿说:"泾州的士兵固然犯了法,然而应当发给他们的军饷,超过了八十五天不给,负责发放军饷的官员怎能没有罪呢?包拯不知道自省,公然抗拒命令,纲纪更被荒废了。"包拯害怕了,马上就弹劾了有关官员。

胡宿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曾亮任雄州太守,赵滋专门负责管理界河事务。胡宿上奏英宗说:"忧患一来的时候,大多隐藏在隐蔽细小的的地方,产生在人们不太重视的地方。自从赵滋担任守边官员,北地人捕鱼伐苇草,一概禁止,因此常常与北地人争斗。南北之间交往友好六十多年,国内国外都没有忧患,但近年来边境有事的报告不断,其实不过是是错占了一点点地方,这些问题一个守城或守寨的官员发一个公文就足以询问辨明清楚,何至于刀兵相见呢?现在,官员中有人以燕州、蓟州被外族占领为耻,但天时人和的时机未到,却胡乱猜测难以恢复美好的局面。希望两朝的法令制度,来滋养百姓,那就是天下人最大的幸运了。"胡宿因为年老,多次请求辞职。治平三年,被降职为观文殿学士,杭州太守。第二年,凭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还没有接到任命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他太子太傅之职,谥号叫文恭。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