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合肥市质检三)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51:10

(08年合肥市质检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而言,其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已经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注意。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又有其区域特点。过去50年气温升高最显著的地区是华北、内蒙古东部以及东北地区;中国西部、华南降水呈增加趋势,华北、东北大部降水呈减少趋势:冰川融水是我国西部地区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打开中国西部地图,会发现如果山上有冰川,山下就有绿洲,否则就是荒漠。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的冰川面积显著减小,据预计到2050年还可能再减小27%。1995年以来,青藏公路沿线地面下5m深度处的地温变化呈升高趋势。我国三大积雪地区的积雪变化显示,新疆和青藏高原的积雪是增加的,而东北和内蒙古积雪变化不明显。对河流径流的估算表明,除松花江上游和黄河上游的径流有所增加外,其他主要流域的径流量都呈减少趋势,减少原因主要是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从全国来看,从1960年到本世纪初,全国的湖泊面积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中国的湿地面积也大大减少。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曾达到60%,而20世纪末仅为17%。地表植被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草原退化,野马、野骆驼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处于极危状态。据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中国北方降水日数可能会增加,南方大雨日数可能会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会增加,海平面继续上升,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都发生了变化。未来气候的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也有影响,比如长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会导致地质灾害频率增加,对三峡水库的用水发电、航运等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另外我们在世界屋脊修建的青藏铁路和公路都会因气候变化而影响其安全运营。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环境问题,但是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而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一直高度关注,目前国际社会围绕如何减缓气候变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谈判。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演变成了国家之间的外交斗争。中国和全球一样,受到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巨大影响。关于气候和环境变化中的科学不确定性,目前仍然是自然科学,特别是地球环境科学中摆在第一位的难题。目前,中国主要高耗能产品的能源单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左右。对此,科技界应当特别关注,积极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这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的共同愿望。(选自秦大河《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5.从原文看,下列对“气候与环境演变”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引起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两大主因,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B.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有影响,如对三峡水库的用水发电、航运等产生影响,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营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C.气候变化的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政治乃至外交问题,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结合的一个问题。D.现在科学家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已经有了明确的科学认识,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6.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升高,各地降水呈不断减少趋势。B.森林、湿地面积减少,草原退化,海平面上升等诸多因素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C.我国少数河流径流量略有增加,主要河流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还是自然因素。D.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两种影响基本呈均衡之势。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河流径流的估算表明,松花江上游和黄河上游的径流有所增加,这可能与冰川融化和冻土融化有关系。B.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将来中国北方降水日数可能会增加,南方大雨日数可能会增加,可能导致地质灾害频率增加。C.虽然中国西北的冰川面积正在显著减小,但这对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未来的发展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D.中国主要高耗能产品的能源单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左右,说明我国实施技术节能仍有较大潜力。

网友回答

5.D     6.B     7.C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