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早期发展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51:01

(08年和平区质量调查一)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5―7题。自我意识的早期发展    在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各种特性中,白我意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人类独有的属性。它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调节,其发展标志着个性发展水平。自我意识表现在认识方面就是我们所关心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表现在情绪上,就是所谓的自我感受、自爱和责任感;表现在意击上,则是我们熟知的自制力、自我纪律等。自我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在较大程度上塑着一个人的人格,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人的自我意识使人自身成为自己的认识对象,而人所不断追求的就是实现对自己的最佳认识。但是.自我认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儿童的自我意识是在后天的成长和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形成的。    有研究表明,在5个月前,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幼儿不知进自己的身体存在,所以会吃手、吃脚,把自己的手脚当成和别的东西一样来玩。此时,幼儿逐渐认识到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表明了自我意识的出现。2―3岁后,人际交往和语言的发展使儿童掌握了代词“我”,这表明自我意识发展真正进入了实质阶段。表明儿童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客体,而是一个主体来认识了。    在1周岁前后,两个重大的转变出现在幼儿的生活中:一是学会步行,二是学习记忆言语。这两个变化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学会行走扩大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增加了孩子的自主性,发展了孩子的感、知觉经验。由此,孩子逐渐认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有了自我感觉。而学习言语的作用体现在,通过词的中介作用,孩子开始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尤其是对“我”字的掌握促进了婴儿自我意识的产生。所以,我们的父母在孩子早期最好多给孩子自主活动的机会和丰富的环境刺激,让他们充分接触周围的世界,在感知世界的同时,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也是白我意识中的重要内容。3岁以后的孩子开始出现自我评价。不过,在整个幼儿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能力是不高的,父母和教师对儿童的准确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过高过低的评价,都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情绪体验在儿童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婴儿期,孩子的情绪体验就相当活跃。冷、热、饥、饱的感觉,在促成婴儿自我认识的同时,出现愉快和恼怒的情绪体验。2周的婴儿会伸手踢脚来表达愉快,1个月后常以微笑和逐渐发出呵呵的声音来显示高兴。1―3岁以后,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展,开始发展社会情感的自我体验,他们会因父母的表扬而高兴,或被伙伴弄坏自己心爱的玩具而生气,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而伤心,或受到错怪而感委屈。在这个时期,我们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种良性情绪体验,使孩子对世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自我控制是儿童发展中出现较晚的部分,但却是自我意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从两岁的儿童身上可以观察到自我控制的行为。自我控制是人改造和提高自己精神生活的能力,是个性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父母在培养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时,要了解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合理适时引导,例如,孩子摔了一跤,抚摸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自己忍受伤痛,自己爬起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5.对“自我意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的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B.自我意识的实质是人把自己当作认识对象,并对自己进行调节。C.由于自我意识决定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追求,所以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D.从孩子的自我意识程度可以推知孩子的个性发展水平。6.对文意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儿童在1~3岁以后开始有了情感的自我体验,这为自我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B.会使用代词“我”,是孩子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C.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我意识中最重要的部分。D.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改造和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有误的一项是A.自我意识的强弱一般与儿童的年龄大小成正比。B.孩子对自我的意识落后于对外界事物的意识。C.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促进或阻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D.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是有序的:首先是自我认识,然后是自我评价和自我情绪体验,最后是自我控制。

网友回答

5.C(自我意识只是在较大程度上塑造着一个人的人格,不能说决定一个人的人格。)6.D(A儿童在1岁前就有情绪体验。B项,在掌握代词“我”之前,孩子也有自我意识;C项,原文没有“核心”“最重要”的说法。)7.D(自我意识的产生没有一个严格的顺序。)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