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传统文化普及日益发展,民众对包括儒学在内...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51:01

(08年和平区质量调查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传统文化普及日益发展,民众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热情持续增长。据国际儒联的一份报告,全国各地幼儿园、中小学开展的以诵读蒙学与四书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活动方兴未艾,估计有一千万少年儿童参加。这些活动主要是由民间的分散力量自发地组织开展的。这些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以养成社会价值观和传统美德为中心,着眼于道德建设和人格成长,追求积极的人生,受到了社会的积极的关注。其中如北京的一耽学堂,天津的明德国学馆等普及儒学的民间团体,以“公益性”为宗旨,组织志愿者身体力行,颇受好评。这些被称为草根性的儒学普及活动,在新一波的国学热中占了重要的地位。《论语》等儒家经典的新颖解说,更是俯拾皆是。据统计,2007年有上百种解读《论语》的新书问世,印刷量创历史纪录。企业界的精英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一直有增无减,大学举办的以企业管理人员为对象的国学班正迅速发展,与蓬勃发展的中国民营经济形成了配合的态势。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网站目前已有几十个,互联网博客的出现更成为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研究者的嘉年华展场,进一步激发了民间性的文化力量。所有这些,无疑都反映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所谓“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全民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增强。另一方面,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的迫切需求,根源于旧有意识在人们心灵的隐退所造成的巨大虚空。民族精神与伦理道德的重建,成为社会公众的强烈需求。民间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热情成为这一波中国文化热的巨大推动力量,它的出现和规模,完全超出了知识精英的预期,其力量也远不是学院知识分子可以相比的。其中虽然有些盲目的成分,但无可怀疑地显示出,“文化场”不再由学者一统天下。从而,社会和民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将成为知识精英必须重视的因素。今天,“孔子学院”已经把孔子的符号带往世界各地。这看起来对于儒家文化是一个可喜的变化。然而,在我看来也更是一个挑战。今天,当不再需要把主要力量置于文化的自我辩护的时候,儒家文化的社会实践,除了坚持其一贯在文化教育、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努力之外,如何面对当今世界、当今社会的现实处境而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能不成为新的考验。  5. 下列对“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的主要特征,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普及活动都是民间的分散力量自发地组织开展的。B. 以养成社会价值观和传统美德为中心,着眼于道德建设和人格成长,追求积极人生的传统文化普及活动。C. 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以“公益性”为宗旨,组织志愿者身体力行,颇受好评。D. 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也就是儒学普及活动。6. 下列不属于促进“传统文化普及”的因素的一项是(    )A. 大学举办的以企业管理人员为对象的国学班。B. 新的传播媒介尤其是互联网博客的出现。C.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所谓“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全民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增强。D. 旧有意识在人们心灵的隐退所造成的巨大虚空。7.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几十年来,在如何面对当今世界、当今社会的现实处境而发出自己的声音方面,儒家学者研究较少。B. 民间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显示出“文化场”不再由学者一统天下。C. 在推动这一波中国文化热方面,民间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学院知识分子的力量。D. 上百种解读《论语》的新书问世后,企业界精英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也表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

网友回答

5. B(A中“都是”应改为“主要是”。同时,A项阐述的对象应该是“全国各地幼儿园、中小学开展的以诵读蒙学与四书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活动”。C中“以‘公益性’为宗旨,组织志愿者身体力行,颇受好评”说的是一部分民间团体,而不是传统文化普及活动。D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包含了儒学普及活动。)6. A(这项属于传统文化普及的表现。)7. D(“新书问世”与“学习热情”构不成因果关系,热情有增无减一直如此。)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