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万物生长的摇篮,有陆地,有海洋,还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裹...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50:56

(08年河西区质量调查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8―10题。地球是万物生长的摇篮,有陆地,有海洋,还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裹着,在这层大气的下面,生活着150万种动物、40多万种植物和10多万种微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了地球上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然而,如果像孙悟空那样翻个筋斗跳出大气层,就会发现那里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原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究员、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空间科学及应用专家组生命科学家蒋兴村,是这样描述这个神秘世界的: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重力仅为地球上的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同时存在着地面没有的高能粒子辐射。在这种环境下,液体可以变成圆圆的水珠悬浮在空间。然而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才会使种子和微生物产生遗传变异。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就是将植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利用空间飞行器进行搭载,空间环境的特殊条件使植物种子、微生物菌种产生变异,人们可以从中筛选出需要的高产、性状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和微生物菌种。由于微生物材料有个体小、繁殖快、要求的营养比较少等特点,同时其种类繁多,因此无论是在国内或国际上都被作为一个首选的搭载材料。对于太空诱变的机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生物实验室主任谢申猛博士认为,外部空间有许多地面所不具备的看不见、摸不到、甚至也感觉不到的特征,例如失重、宇宙射线和微重力,其机理是由于高能粒子引起生物遗传物质DNA损伤而导致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而微重力通过增强植物材料对诱变因素的敏感性,使染色体DNA损伤加剧而增加变异的发生。微重力对植物的激素分布、钙离子分布和细胞结构等也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微重力可能干扰DNA损伤修复系统的正常运转,即阻碍或抑制DNA链断裂的修复。美国、前苏联的科学家很早就发现空间中植物、微生物的变异,但他们只重视基础理论和空间医学研究,更多考虑这种变异对航天员的影响,而忽视了空间诱变育种的应用。在空间生命研究方面,我国较早开始了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1986年12月,北京西山会议决定应用卫星搭载生物材料进行空间生物学研究。从1987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在10颗卫星和5艘飞船上进行了1200多个农作物、微生物及植物品种的空间实验,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我国的航天生物产业化奠定了有力的基础。8. 对“空间诱变育种技术”理解确切的一项是(    )A. 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是将植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送上外太空,使之萌芽、繁殖的一种新技术。B. 空问诱变育种技术是将植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送上外太空,利用空间环境的特殊条件使之产生变异的技术。C. 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是利用空间技术筛选出高产、性状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和微生物菌种的技术。D. 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是将植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送上外太空,利用空间环境的特殊条件使之产生变异,再从中筛选出高产、性状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和微生物菌种的技术。9. 下列有关引发太空诱变的因素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外部空间具有失重、宇宙射线、真空、低温等特性。B. 太空中宇宙射线中的高能粒子能引起生物遗传物质DNA损伤而导致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 太空环境中的微重力通过增强植物材料对诱变因素的敏感性,使染色体DNA损伤加剧而增加变异的发生。D. 微重力直接干扰DNA的正常运转,造成DNA链断裂的修复。10. 下列归纳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外太空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重力仅为地球上的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B. 外太空存在着地面上没有的高能粒子辐射。C. 美国、前苏联的科学家很早就发现并利用空同诱变育种技术,只是实验成果没有中国丰硕,没有形成航天生物产业。D. 空间诱变育种的首选搭载材料是微生物材料,因为它们种类繁多,而且个体小、繁殖快、要求的营养比较少。

网友回答

8. D(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包括两步:第一步是“将植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送上外太空,利用空间环境的特殊条件使之产生变异”,第二步是“从中筛选出高产、性状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和微生物菌种。”A项说得笼统且过程不完整,B项C项对过程说得都不完整。)9. D(文中在分析引发太空诱变的因素时说到“微重力对植物的计算分布、钙离子分布和细胞结构等也有明显的影响……可能干扰DNA损伤修复系统的正常运转,即阻碍或抑制DNA链断裂的修复”,并不是“直接干扰DNA的正常运转,造成DNA链断裂的修复。”)10. C(C根据文章结尾两段得出,倒数第二段说“美国、前苏联的科学家很早就发现空间中植物、微生物的变异,但他们只重视基础理论和空间医学研究,更考虑这种变异对航天员的影响,而忽视了空间诱变育种的应用”,倒数第一段列举了中国进行航天诱变育种研究的成果,二者并没有进行具体比较。)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