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以入。中射之士③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战国策》)注释:①荆王:楚王,疑为顷襄王。②谒者:禀报的人。③中射之士:即中射士,王宫的卫士。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1)可食乎( ) (2)因夺而食之( )(3)是臣无罪( ) (4)而明人之欺王( )2.翻译句子。(2分)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3.根据文中内容回答。(2分)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哪几条理由?(用自己的话来说)
网友回答
1.(1)吃 (2)于是 (3)这;这样 (4)表明2.况且有人给大王献来不死之药,我吃了,大王就把我杀死,这药就成了死药。(2分)3.两条理由:其一,我问过传达官,他说可以吃,我才吃,所以我没罪,罪在传官。其二,人家献的是不死之药,我吃了这药后,大王把我杀了,那就证明“不死之药”是假的。说明大家欺骗了君王。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