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节录)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5:59: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六国论(节录)  春秋之末,至于战,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下至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度共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之富贵,此与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安定)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x&,脸面)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如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纵百万狼虎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苏轼《三苏文选》)(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靡衣玉食         靡:轻软。B.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    类:大抵。C.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少:缺少。D.不知其将噬人       噬:咬。(2)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粗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归”字相同,两个“使”字不同。B.两个“归”字不同,两个“使”字相同。C.两个“归”字相同,两个“使”字也相同。D.两个“归”字不同,两个“使”字也不同。(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吾考之世变          世变:指世上的事变。B.此四者不失职失        职:指失业。C.皆椎鲁无能为者椎       鲁:愚蠢迟钝。D.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布  褐:指富人穿的衣服,引申为安闲的生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下至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B.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C.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D.纵百万狼虎于山林而饥渴之。(5)下列论述中,全都符合作者观点的一组是①谋夫说客,鸡鸣狗盗之徒都是奸民蠹国者②宾客、士人都是智、勇、辩、力,有一技之长的特殊人物③把这一批人处理好了,老百姓就安定了④六国的君主对待老百姓很好,所以没有一个叛变的⑤秦始皇任法不任人,隳名城,杀豪杰,引起了人民反抗⑥从前的士人、宾客散归田亩,生活无着,只能面黄肌瘦,老死布褐⑦秦始皇对士人处理不当,犹如纵百万狼虎于山林而饥渴之⑧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比秦始皇明智[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⑥⑦C.①③④⑥⑧D.①②③⑦⑧(6)翻译句子。(1)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2)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

网友回答

答案:1.C;2.A;3.D;4.C;5.D;解析:(1)C项,少,“稍微”之义。(2)A项,两个“归”都是“回到,往”之义;“使”,一为“假使”,一为“让”。(3)D项,“布褐”是麻布做的衣服,是穷人穿的,指艰难困苦的生活。(4)C项,“以客养之”的“客”前有“以”,故不是活用;A项,“宾礼”,名词用作动词;B项,“馆”,名词用作动词;D项,“饥渴”是使动用法。(5)④六国君主不是对人民很好,而是“虐用其民”;⑤不合本文观点,本文认为是使四者失职;⑥他们应该是待时而动,不会老死布褐。(6)  答案:(1)这种情况是先王也不能避免的。  (2)虽然有怨恨想叛逆,却没有人为他们领头。  解析:(1)注意判断句式。(2)“莫”意为“没有人”。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