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国在东方出现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5:59: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一个强国在东方出现(法国参议员、前部长、法兰西院士)阿兰·佩雷菲特  (1)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望便知。为了确信这一点,只需踏上北京机场,并且回忆一下自己前几次的中国之旅。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已经更新了它那些老式的伊尔飞机,候机大厅挤满了旅客,通向北京的高速公路——我亲眼看着它在1993年施工、竣工——跑满了汽车。在北京市内,交通拥挤状况已经同巴黎或伦敦的毫无二致。仅仅15年前,北京还只有两家“国际”饭店,而今崭新的高级饭店已有50多家,数不清的摩天大楼闪闪发光。市内的主要街道上,商店的门面跟西方的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到处在施工,到处是工地的隔离栅栏,里面是高高扬起的吊车。变化速度之快令人吃惊。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人民会相信,一个强国正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出现。  (2)毛泽东使中国重新赢得了独立和自豪感。而在中国人经历了“文革”的衰竭之后,邓小平使他们的首创精神得以解放,中国人的灵巧的品格则成就了其余事情。这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14世纪初,亚美尼亚人赫修姆就解释过这个西方人曾经认为或依然认为的“中国奇迹”:“在做实际事情上,中国最精巧,最灵活。人们看到,来自他们那里的东西叫人吃惊,精致异常。它使人感到,论手巧,没有任何人民比得过他们。”  (3)那么,今天这股生气爆发的原因在哪里呢?在国家解放之后,应当把这股生气归于经济积极性的解放,不过这应当归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即每个民族都以自己的天才对如何刺激竞争提出答案。在中国看来,发展是某种巧妙结合的结果。远在西方人到达前,远东所有民族就都有了悠久的政治传统,经过考验的社会制度,相当考究的文化。昨天的这份财富是明天获胜的①王牌,它们辉煌的过去为它们提供了通向未来发展的康庄大道。中国同西方的几次交流没有成功:第一次是清王朝高傲地拒绝了西方;第二次是1911年肤浅地灾难地搬用西方民主……现在的这一次交流可能会成功,如果中国在这次开放和现代化中本身恢复了对自身最强连续性的忠诚,能坚持自身的优点,并汲取西方有益的东西,就一定会成功。  (4)(前些年,西方同中国)断绝往来是屈从一种空想:强迫中国变成它应该成为的那样!戴高乐这样嘲笑过那种对于明确无误的事持混乱看法的人:“当人们说英国是个岛,谁都觉得②不对劲儿。”中国是中国人的,它很想继续如此。是的,有些人看到这个事实也觉得③不对劲儿。中国人受到其自身伟大这一点的熏陶。但是,80年代以来他们了解到的是,他们只有在向现代化开放的条件下才能进步。中国化,现代化,依我看,中国的前途在于谨慎地、逐步地建立一个现代国家。在这样的国家中,按照中国的古训,要“万变不离其宗”,应当由国家来保持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团结,希望突然间建立一种西方式的民主制,属于一种有害的乌托邦。你们的知识分子也常常承认,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走向民主难度大,对④涉江过河而言,一个权威的政府并非多余。如同过去的千百年一样,中国能够既展示自己的国力又不试图用自己的巨大力量去影响世界各地,因为要解决其占人类1/4(注:原文如此)的人口的生计问题,它已经够忙的了!(1)作者在第(1)段写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望便知。”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分两条作答,每条不超过10个字。)(2)第(2)段中“其余事情”指什么?(不超过20个字。)(3)分析文中词语的含义。(1)文中的“王牌”指什么?(不超过15个字。)(2)两个“不对劲儿”要说明什么?(不超过25个字。)(3)“万变不离其宗”具体指什么?(不超过20个字。)(4)文中的“涉江过河”又指什么?(不超过15个字。)(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三项是A.作者用自己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看待陌生的中国,并坦率地谈了自己对中国的认识。B.文章引用亚美尼亚人赫修姆的一段话,意在说明中国人有着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C.作者认为中国只要坚持开放,发扬优势,善于学习,就一定会成功。D.作者奉劝西方人不要把自己有害的乌托邦式的民主制度强加于中国。E.作者认为中国正全力解决自身的生计问题而无暇顾及世界各地的事情。F.全文以友好的态度赞扬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取得的成就,相信中国有美好的前途,并主张从实际出发看中国。

网友回答

答案:4.BCF;解析:(1)  答案:①交通发展很快。②建筑发展变化。  解析:第(1)段前半段讲的是机场、民航飞机、高速公路、汽车,小结是“交通拥挤状况已经同巴黎或伦敦的毫无二致”;后半段讲的是星级饭店多,摩天大楼数不清,由于到处在施工,新型建筑将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2)  答案: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的实际建设工作。  解析:“其余事情”的前面讲的是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的主要贡献:毛泽东使中国站起来,邓小平使中国富起来。可见伟人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政治路线。“其余事情”后面讲的是“中国奇迹”,即靠着精巧的脑袋和灵活的双手,中国人民将“再造奇迹”。(3)  答案:(1)政治传统,社会制度,考究的文化。  (2)中国要独立发展,这是事实。对中国的任何偏见都无济于事。  (3)要坚持中国特色,保持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团结。  (4)比喻民主发展的过程阶段。  解析:(1)“王牌”指代的东西要在“王牌”的前面,且离“王牌”不远,同时字数要比“王牌”二字多得多。照此原则往前找,则“王牌”的答案呼之欲出矣!  (2)谁“不对劲儿”?戴高乐指“那种对于明确无误的事持混乱看法的人”。这些人对什么感到不对劲儿呢?他们对人们说“英国是个岛”感到不对劲儿,他们对“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人想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中国”更感到不对劲儿。照这些人看来,英国是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中国是任列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可是,英国的本土就是英伦三岛,中国是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世界大国,如今,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正在“民富国强”的大道上奔驰,带有偏见的这些人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3)“万变不离其宗”指国家安定团结,因为只有安定团结才有可能建设国家;指中国的传统、中国的特色,即合乎中国的国情。  (4)“涉江过河”是比喻,指中国的发展过程、演变过程和重振历史雄风的战斗历程。(4)A项,作者对中国一点也不陌生。D项,西方式的民主硬加于中国是有害的乌托邦。E项,中国永远不称霸,就是中国成了世界的第一强国也不试图影响世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