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最好有独到评论

发布时间:2020-07-28 12:25:09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很多好优美的语段,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请赏析评论一下

网友回答

提到朱自清,我们就会想到他的散文,想到他阐释父爱的《背影》、描绘春天的《春》以及写景抒情的《荷塘月色》。在散文作品的写作中,朱自清先生总是能够借助优美的语言以及独特的构思来表达一定的情感与人生思考。正因为如此,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才可以历久弥新,脍炙人口。另一方面,从审美角度来看,散文是不同于诗歌、小说与戏剧的。散文具有美的特质,它的美比小说和戏剧要更高一些,因为它可以表现得更为灵活与自由。本文主要从审美的角度来探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特点与魅力,从中体会其朦胧清幽的画面美,精巧细致的语言美,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回环的结构美。
  一、清幽朦胧的画面美
  作为现代散文文学史上的著名代表作品,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朦胧、清幽的美丽意境。朱自清先生在文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众多的景物,所有的景都汇聚成了一幅幅如诗般美丽醉人的画面,赋予了读者无尽的想象与美的体验。
  首先,第一幅图画可以表现为月色下的荷塘。在朦胧的月色下,清幽的荷塘里“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叶子和花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着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短短几句话,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由静到动的月下荷花图景。我们可以自然地在脑海中形成美好的画面:在一轮清丽的满月光辉下,宁谧的池塘里亭亭的立着碧绿的荷叶,在荷叶的中间零星的点缀着各种形态的荷花。微风拂过,满塘的荷叶荷花随风摆动,在荷塘上形成了一道道凝碧的波痕。仔细品读与回味,脑海中自然升起的一幅美丽画面,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其次,第二幅图画可以表现为荷塘上的月色。作者朱自清在文中描绘道“荷塘的上空,月色如流水一般倾泻在这一池的荷花与荷叶上……叶子和花也如牛乳洗过一般。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薄云笼罩,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林落下斑驳的黑影,也留下杨柳稀疏的倩影…………”在描写荷塘上空的月色时,作者通过颜色的深浅对比来突出月色的静谧与朦胧。“青雾”写出了萦绕在池塘间雾气的朦胧绿色,“牛奶”显示出了月光如凝脂般的乳白,“斑驳的黑影”突出了树影下光线明与暗的交错。作者运用了色彩的对比与融合,给我们读者展示了一幅朦胧的荷塘月色。
  最后,第三幅图可以表现为采莲图。作者在为我们展示了荷塘月色的美景后,紧接着带领我们转入到“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伴随着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作者为我们创造了一种美好采莲的意象:小船轻轻飘荡在荷塘里,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默默传情,无论是采莲者还是观赏者都是无比欢愉与高兴的。一幅美丽的采莲图便欢快地跃然纸上。
  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无论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还是采莲图,它们的色彩或明或暗,且对比鲜明富有特色,耐人回味。
  二、精巧细腻的语言美
  《荷塘月色》的语言美体现在多个方面,作者不仅用了清新明丽的语言来对景物进行刻画与描绘,而且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将景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鲜明独特。
  首先,朱自清先生在对荷塘景色进行描写时运用了大量了大量的比喻手法。比喻手法的运用,能够让所描写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美感。作者在对荷花进行描写时说道:“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将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美人”,由此来衬托出月光下的荷花闪亮、晶莹、娇羞美好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月光下荷花的特点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将荷花比喻成不同的美好事物,给读者不同的感受与审美体验。紧接着作者又写道“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似的梦。”作者又将月色下的荷叶与荷花比作如同在牛乳中洗过一般,好像轻纱般的梦一样轻柔朦胧,赋予了荷叶与荷花一定的动态美——如梦般朦胧轻柔。
  其次,朱自清先生运用了新鲜别致的通感从多个角度展示荷塘的美。在通感的运用上,作者采用了嗅觉、听觉、视觉的相互转移沟通,使读者能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感受这诗情画意般的荷香月色,给人以独特的艺术审美感受。例如,文章中写道:“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作者将视觉上的光和影转移到了听觉上的梵婀铃奏出的名曲,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将视觉上看到的光与影转化为听觉上的音乐旋律,在运用通感的同时也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化静为动,化无声的景为有声的乐,两者的对比与烘托为文章创造了一种朦胧、和谐的美好梦境。
  最后,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叠词的使用不仅让语言变得更加柔美,而且使文章在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充满了无尽的诗意与音乐魅力。如作者在描写荷叶时,用到了“田田”、“层层”,凸显了荷叶的密集与层次;在描写荷花时,用“亭亭”写了荷花出水的姿态,用“缕缕”写出了荷花的淡雅清香。这样一连串叠词的使用,使得描写景物的手法和谐流畅,表现手法亲切、可爱。从而反映出作者对荷塘的深切喜爱。
  三、回环往复的结构美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在结构的安排上也有着独特的韵味与美感。首先,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下文的寻求“宁静”做了铺垫。作者由于心里不宁静便“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于是趁着月色,沿着弯弯曲曲的小煤屑路前往荷塘寻求宁静。在满月的光里,作者看到了荷塘不同于平日白天可以见到的景象,在面对着静谧的荷塘,享受着朦胧的月光,让作者心里感受到了心里的宁静。作者寻到了宁静以后,又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径回到了家中,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由沉浸在宁静中逐渐的走出了宁静,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在整个文中的结构安排中,作者主要依靠了自己的感情线索,从不宁静到寻找宁静,继而找到宁静,享受宁静,最后走出宁静,整个文章结构自然呈现出回环结构,突出了文章的结构层次与美感。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