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35:37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②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罪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④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此以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他。”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宋史》节选)【注释】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②牒:授官的文书。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④文移:公文。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永以书抵幕府 抵:送达B.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 迕:违背C.或遂寝而不行 寝:止息D.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贾祸:消除祸患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②永以书抵幕府。③以资觞豆之费可乎。④毋以此贾祸。[  ]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里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合词,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属于偏义复合词的是[  ]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食千金。C.刺诸县短长。D.必条利病反复。4.对下列文中各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丹州太守非常愤怒,以其威势恫吓郭永,郭永不因之改变立场,太守于是违心地向朝廷替郭永说好话。B.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C.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倘若不能得到您(减轻征敛)的命令,那么我就向皇上递辞呈回家不干了。D.永械致之府,府并它县追还。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他知县全都召回。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②袖举牒还之。③永杖巫,暴日中。④必条利病反复。⑤或遂寝而不行。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知官,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早”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待他。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D(贾祸:导致、招来祸患)  2.D(①“凭借”;②“用”“把’,介词;③“来”“用来”,连词;④“因为”)  3.C(A、B均为双音词,两词各有实际意义。“奸利”,“不合法的事”。“宴飨”:摆酒宴款待别人。D指利弊。只有C项偏指“短”--错误)  4.D(“并他县追还”:连同派往其他县的人全都召回”,不是指郭永和其他知县)  5.B(③是破除迷信;⑥是人物的话语)  6.C(A项,不是郭永推荐长官,而是长官推荐郭永;B项,“哗民”意为使百姓不安宁,另外“他杖责巫师”之后下大雨是偶然,表明迷信的虚假,不是郭永“求得”的;D项,“老稚”代指全体百姓,不是单指“老人孩子”,“复过之”也不是说他“复职”,而是“访问”大谷县)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