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35:29

阅读《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和欧阳修的《秋声赋》节选,完成下题。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呯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杖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嘻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渗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节选自欧阳修《秋声赋》)1.“声”乃视觉形象,稍纵即逝,不好捕捉,然而欧阳子却写得真切,读来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1)文中对秋声所作的正面描写,可分为三步,即:①________;(限8个字)②________;(限12个字)③________。(限10个字)(2)为了增加描写的形象性,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比喻,赋予秋声以动感和立体感,请以三点作答:①________;(限9个字)②________;(限4个字)③________。(限10个字)2.欧阳子对秋声之“势”,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刻画得栩栩如生,似呼之欲出。(1)对秋声之势所作的正面描写为________。(限9个字)(2)所作的侧面描写为________。(限13个字)3.文中对“童子”作了两次描写。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两次描写分别是:(1)________描写,如________。(2)________描写,如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1)①闻有声自西南来者,②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砰湃,③其触于物也,铮铮;(2)①波涛夜惊,风雨骤至,②金铁皆鸣,③赴敌之兵,人马之行声  2.(1)①凄凄切切,呼号愤发;②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3.(1)语言,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2)神态,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