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情感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51:08

(08年芜湖一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思维与情感①现在有很多人相信,直觉才是真正起作用的,而思维不过是围着词语兜圈子。这一看法的根据是,所谓的逻辑思维可以被任何人用来证明任何观点。辩论中往往双方都有逻辑和上帝支持他们。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错误地坚持认为,只要逻辑上没有错误就行了。既然从不同的感知出发,完美无缺的逻辑思维会导出相互矛盾的结论,人们对思维感到失望,转而相信直觉,这也就毫不奇怪了。    ②归根到底,最关重要的一定还是情感。情感使人成为人。我们行动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让自己得到情感上和价值观上的满足。正是情感的重要性使思维变得非常必要。情感太重要了,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只凭习惯去运用它。思维的目的就是为我们准备需要我们去感受的东西。思维整理感知和经验,以便使我们对事物有更清楚的认识。这样的认识也就会激发我们的感情。没有思维,情感就成了蛮不讲理的暴君。    ③我有一个朋友,在马耳他开车时,曾见到一位妇女被他前面那辆车撞倒。那个司机或许是想闯了祸赶快逃,或许根本没发现自己撞了人,开车跑了。我那位朋友停下车来救人。这时,另一个人开车过来,看见我朋友的车和那受伤的妇女,冒然断定是我朋友闯的祸,于是跳下车来就揍我的朋友,打碎了他的颚骨。毫无疑问,那个人感情十分冲动。不幸的是,他的错误感知使他的感情用错了地方。④感情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思维的目的是使我们为行动做好准备。思维也以同样的方式使我们为情感做好准备。思维不是精心计算需要多少感情,而是给注意指引方向并澄清感知。思维不应当试图指导感情。思维的任务是使感知变得清晰明了,而感情则是对这一清晰感知的反应。当然,感情也有可能使用不当、用错地方或失去分寸。尽管如此,不适度的感情还是比试图取消感情的危险小得多。⑤在实践中,要做到先思维、后感受是极其困难的。普遍存在的倾向是先感受、然后再用思维来支撑其感受。甚至那些最有才华的学生(和成年人)在论文或讨论中,也是先表述自己根据一时感觉做出的判断,然后再用思维来支撑他们的感受。    ⑥传授思维,第一步必须这样要求思维者:把注意力转向情况中一切有关、有趣之点,以排除那种根据瞬时感觉做出的判断。这样,思维者不仅把注意力指向自己自然的情感,也指向了其它方面。⑦有一个九岁的小姑娘,自己要求剪掉了她的长发。为此,她却感到很不愉快。一气之下,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出乎父母的意料,第二天早上,她却笑嘻嘻地走出了房间。她解释说,在学校一次思维课上,她学过考察情况中的一切有利与不利之点。现在她用这一方法考虑自己剪头发的事情,结果,她发现头发短有很多好处,比如游泳就很方便。所以她就转忧为喜了。那个思维的方法帮助她探究了情况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只用思维去支持她最初的感受。感情是有可能随着感知范围的扩大而变化的。⑧我们信赖自己的感情,因为我们看不出感情怎么会有错。感情的确总是对的,但这只限于我们当时的感知所构建的狭小天地之内。遗憾的是,要承认自己的感知可能有错是非常困难的,要承认自己的感知有限就更难了。5.对“人们对思维感到失望”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维不过是对词语的循环解释。B.每个人都可以用逻辑思维来证明任何观点。C.辩论中,双方都可以找到逻辑和上帝支持他们的观点。D.完美无缺的逻辑思维会导出相互矛盾的结论。6.对“尽管如此,不适度的感情还是比试图取消感情的危险小得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取消不适度的感情危险较小,而取消感情危险较大。B.控制不适度的感情比取消感情要容易得多。C.用思维可以控制不适度的感情,所以比取消感情危险小得多。D.尽管感情可能有不适当的时候,但仍然比取消感情好得多。7.文中第三段和第七段的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一个说明“没有思维,情感就成了蛮不讲理的暴君”,后一个说明“感情是有可能随着感知范围的扩大而变化的”。B.前一个说明“他的错误感知使他的感情用错了地方”,后一个说明“感情的确总是对的”。C.前一个说明“感情也有可能使用不当、用错地方或失去分寸”,后一个说明“思维者不仅把注意力指向自己自然的情感,也指向了其它方面”。D.前一个说明“思维的目的是使我们为行动做好准备”,后一个说明“在实践中,要做到先思维、后感受是极其困难的”。

网友回答

5.C(辩论中往往双方都有逻辑和上帝支持他们)6.D   7.A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