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07:4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来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便饰巾①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

“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乃遗书敕子胤曰:“……但欲制坎,令容棺椁,棺归即葬,平地无坟。勿卜时日,葬无设奠,勿留墓侧,无起封树……”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家,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注]①饰巾出入:以幅巾戴头上,不加冠冕,出入朝廷。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干暴:凌犯,侵扰

B.朝夕无储,乞少衣粮置:添置,置办

C.之官,经荥阳道:取道

D.暠送至亭,望尘不及次:旁边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明赵咨“有孝行”的一组是(   )(3分)

①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②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

③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④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⑤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⑥告其故更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咨出身于书香门第,有孝行,因而州郡都推举他为孝廉。尽管他不愿接受召举,但后来又经陈奇举荐,还是出来做官了,并且不断升迁。

B.赵咨在强盗打劫时,怕母亲受到惊吓,先到门口迎盗,表现了他的“孝”;他做过官,可家里非常清贫,又表现了他的“廉”。

C.赵咨上任东海相经过荥阳时,不因为曹暠曾效法自己孝廉而停留。曹暠感到很惭愧,竟然丢下官印,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官回家。

D.赵咨因病免职,回家率子孙种田,用自己的德行让强盗惭愧,几次推让官府授职,所以越发被朝廷推重。

4.把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3分)

                                                                     

⑵言毕奔。咨追以物与之,不及(4分)

                                                                     

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3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B

2.A

3.C

4.(1)赵咨因病被免职还乡,亲自带领子孙们耕田来养家糊口。(“以”,“病”各1分,句意1分)(3分)

(2)强盗们说完就跑了。赵咨追出门,把东西送给他们,没有赶上。(“以”,“与”,“及”各1分,句意1分)(4分)

(3)赵咨被当时的人尊重到了如此地步。(句式1分,句意2分)(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置”应为“留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点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题一般是三对一错,我们可以认定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选项,把它排除掉;对没有把握、持怀疑态度的选项,则可或推断,或代入,根据上下文进行甄别。但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反而是比较熟悉的词,它的解释恰恰是常见却又常常出错的。

2.试题分析 ③⑥是表现赵咨的清廉俭朴,⑤表现赵咨受人尊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点评:解答这类题时,考生要按照“题文对应,由文及题”的原则,分析题干中的语句与文章有关内容的对应关系,从文章内容出发来判断选项的正误,并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关注筛选标准,要明确题干要求的筛选标准,依据标准进行分析;明确陈述对象,要辨析选项中所列举的语句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不能把文章中其他人的事情、品格等归到题干所考查的人物身上;把握整体含义,要全面理解题干中的语句的意思以及语句出现的环境,不能孤立地理解题干中的语句。

3.试题分析:“曹暠曾效法自己孝廉而停留”理解错误。“咨之故孝廉也”不是说曹暠效法赵咨孝廉,而是说曹暠是赵咨过去任敦煌太守时推荐的孝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点评:做这类题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的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内容与文中遣词造句的细微差别,并注意关键文言实词的翻译、理解是否正确。

4.试题分析:⑴句“以”“躬”和“养”为翻译的重点,以,因为;躬,亲自;养,养家糊口。⑵句“以物与之”和“及”为翻译的难点,以物与之,把东西送给他;及,赶得上。⑶句为被动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级。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词。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就会丢分。

参考译文:

赵咨字文楚,是东郡燕地人。父亲赵畅,曾为博士学官。赵咨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很讲孝道。州郡征召推举他做孝廉,(他)并不去就职。延熹元年,大司马陈奇认为赵咨特别孝顺讲道义而推举他,(因而)他也升迁为博士学官。灵帝初年,太溥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诛杀,赵咨于是告病辞职离去。太尉杨赐特别征召他,让他头戴幅巾,不加冠冕,出入朝廷,让他参与议论(朝政),把他推举到很高的地位。(赵咨)多次升迁至敦煌太守。后因病被免职还乡,亲自带领子孙们耕田来养家糊口。有强盗曾经晚上去他家抢劫,赵咨害怕母亲受惊,于是先一步到门口迎接强盗,同时为他们准备饭食,谢罪说:“老母亲年已八十,有病需要护养,家里很穷,天天无过夜之粮,希望你们稍微留点衣物粮食。”对于妻子儿女及其他东西,一样也没有请求(强盗)留下。强盗们都觉惭愧,深深感叹,跪着告辞说:“我们做事不太像样,侵扰了贤德之人。”说完就跑了。赵咨追出门,把东西送给他们,没有赶上。(赵咨)因此更加出名。(后)被征召为议郎,以身体有病而推辞到任,皇上下诏恳切责备,州郡长官多次以礼节送他赴任,不得已才答应。(不久)又被拜为东海的宰相,赴任时,取道经过荥阳,敦煌县令曹暠,是赵咨以前推举的孝廉,想在路上迎接拜谒他,赵咨没有留下来,曹暠送到亭子旁边,只望见远去的人扬起尘土却赶不上,对主簿说:“赵咨名气很大,现在路过我的地界却见不着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马上丢掉官印,追到了东海郡。拜谒了赵咨以后,就辞职回家。赵咨被当时的人尊重了如此地步。赵咨在官位上清廉俭约,按天数领取俸禄,豪强都敬畏他清俭的节操。当官三年,因有病而请求(回家),(后)被征召为拜议郎。在京师时与疾病作斗争,将死时,告诉他的旧部下朱祗、萧建等人,让他们草草收敛,准备未漆的白木棺材,棺内覆盖黄土,想让自己快点腐烂,早点融入泥土,不让后代子孙改变他的决定。于是写信告诫儿子赵胤说:“……(你们),只要挖好墓穴,让棺木能放进去就行了。棺木运回东郡就葬进去,不要堆坟。不要卜卦来选择良时吉日,葬时也不要设祭奠之礼,墓旁不留空地,也不要竖碑……”朱祗、萧建送赵咨的棺木回家,儿子赵胤不放心让父亲的遗体被土掩埋,想更改埋葬的方式,朱祗、萧建拿赵咨的遗嘱晓谕他,赵胤于是按照遗嘱办理,当时的人都说赵咨明智旷达。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